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8年提案
0680 以扬州漆器为例培养高校专业漆艺人才
日期:2018-01-30 提案者:张来喜等2人

扬州漆器是中国特色传统工艺品种之一。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其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驰名中外。2006年,扬州漆器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扬州漆器现有装饰工艺“雕漆”、“雕漆嵌玉”、“点螺”、“刻漆”、“骨石镶嵌”、“平磨螺钿”、“彩绘”、“雕填”、“磨漆画”、“木雕镶嵌”等十大类,产品品种多样,产品具有欣赏性和实用性,远销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欢迎。  扬州漆器厂现在为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应为扬州漆器培养高校专业漆艺人才,继承发展扬州漆器尽全部力量。

一、扬州漆器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中漆艺行业不适应,虽然扬州漆器工艺在政府保护,支持下,在创新化和市场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与其他行业的对比下扬州漆器工艺的发展就显得相对滞后了。 上世纪50年代以后,扬州市曾先后建立了扬州漆器厂,扬州漆器二厂,江都特种工艺厂三所过莫比较大的国营企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扬州漆器二厂和江都特种工艺厂于2003年相继倒闭,只剩下扬州漆器厂一家,倒闭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产品滞销等。目前扬州地区从事漆艺生产的厂家除了扬州漆器厂一家国营企业,就只剩一些私营漆器工厂及漆器作坊,总量比较弱小。 

二、扬州漆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人才重理论轻实践,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学习漆艺的时候,没有做到理论结合实践,仅仅是去我厂参观,没有去花时间详细了解学习和制作各种工艺。高校师资力量不够,高校老师仅只能在现代漆艺技法方面指导学生,而传统漆艺缺乏教师指导。

2.学生缺少实践机会,虽为研究生工作站,但是离学校较远,学生去厂区极为不便。

3.了解发现学生作品很多虽都是由本人设计,却请小厂家帮忙制作,即使参与制作也对各类技法了解有限。并且小厂家缺少高级制作者,往往导致画面粗糙,缺少美感。

4.收入低,漆艺生产属于轻工业,工资不高。要熟练掌握一门手工艺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勤学苦练。在这个时代高校毕业生愿意来厂里工作的越来越少。可以想象,这种状况持续数年,扬州的一些精湛的漆器工艺将难以传承下去,一些优秀的传统工艺甚至会消失。

5.学校虽成立漆艺研究所,但除了教师之外没有人长期在里面研究制作漆艺,我本人为扬州大学产业教授,除了定期开展一两次讲座外,很少有机会和学生接触,让他们了解热爱漆艺。

6.高校专业漆艺人才培养缺乏对各类漆艺技法制作与设计呼应起来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大学的教学千变一律,没有针对个人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因材施教。

三、培养高校专业漆艺人才的思考与建议

1.学习专业设计院校,细化漆艺专业,如研一进校统一学习漆艺历史,漆艺理论,初步学习认识各类漆艺工艺。研二综合喜好与成绩选择一门漆艺工艺,并在这个工艺的专业从业人员的指导下结合导师的教学从最基本的步骤进行学习。研三根据自己的学习,设计制作2到3件作品,作品不用太多,但要够质量。

2.扬州漆器行业优秀从业人员进入学校,协助高校教师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的漆艺研究所下面成立几个不同工艺的漆艺工作室,优秀的从业人员长期在那从事设计制作指导工作,学生可以每天过来学习,这样结合他们的理论,就可以设计出很多既实用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

3.高校毕业人才培养要区别与普通工人,要培养成为一个既能设计又能制作的人,以我培养徒弟为例,我这个徒弟是漆艺研究生毕业,来我厂工作一年后,发现喜爱雕漆这门技术,后转入我工作室进行学习,但是他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不能立刻为我厂服务,要从基础跟我学习雕漆基本功,并在设计图稿方面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但是这些学习的工作有一部分就可以在学校里完成,这样可以节省在厂里学习的时间,一毕业就可以为漆器厂所用,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4.政府扶持提高高校毕业人才收入,虽然政府已经从市财政为大师们发放每年1200元、800元、600元不等的带徒津贴。但是毕业生收入却很低,来我厂工作研究生在车间只能拿2200左右的工资,与研究生平均收入水平相差甚远,所以很多学习三年的学生只能才放弃自己的专业从事其他工作。所以提高他们收入有助于他们安心工作,继承发展扬州漆器。

5.为提高扬州漆器设计水平,必须对高校学生因材施教,让高校毕业生通过从业人员的指导了解掌握制作工艺的前提下,结合美术理论,针对不同工艺种类的产品进行造型与图案的设计,改变扬州漆器设计水平低下、设计产品过时的现状,这样有利于扬州漆器受到市场的欢迎认可,提高产值,也有利于增加员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