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8年提案
0687 关于切实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建议
日期:2018-01-30 提案者:史曙生等9人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既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实现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头等大事”,也是事关提升百姓生活质量的“关键小事”。近年来我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也有不少短板和弱项,其中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最为薄弱,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已经成为体质最弱的学生群体。2016年教育部抽查结果显示,我省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为22.5%,远高于其它学段。而大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仅为0.5%,远低于其它学段,距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2030年优秀率要达到25%的目标更是相距遥远。2016我省大学生的近视率高达90.1%,也为最高。近年来,我省中小生体质健康水平出现止跌回升,但大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势态始终未能有所改变。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高校的总体执行质量最差。在各类学校中,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数据的一致性最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大学生毕业时体质测试成绩不达标者不予以毕业,但几乎没有高校执行严格这一政策。

3.高校体育工作的实效性较差。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手机的过度使用、外卖网购的盛行等使得大学生普遍成为低头族、宅一族,共享单车等的出现则进一步减少了学生的日常体力活动。目前的大学体育还未能很好的应对这一系列变化,未能有效养成大学生自觉锻炼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增强大学生体质,提出如下建议:

1.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精准治理。

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将高校作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专门政策、具体举措。深入调研,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精准治理,实现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2.强化考核督查的评价工作机制。

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督查与考核,建立更为科学高效的考核督查的评价工作机制,实施社会公告制度,切实落实奖惩制度,倒逼高校体育改革。

3.推行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高校体育工作机制

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相互联系,扶持社会体育机构向高校拓展,弥补学校体育资源不足问题。对致力于大学生运动技能培养、推行新型校园体育项目的社会机构,体育部门在引导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高校要向家长及时反馈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等信息,积极与体弱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引导家长配合,切实承担起家庭应尽义务。

4.进一步优化学校体育环境

将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建作为抗衡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障高校场地设施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升级现有的场地设施,如建设校园绿道,校园迷你高尔夫、攀岩墙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运动。实施高校室外体育场馆亮化工程,政府给予适当补贴,为室外体育场馆安装灯光,从而延长体育场馆供给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运动选择。着力打造校园体育软环境,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赛事、开发特色校园体育APP等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5.积极推进、创新高校“体教融合”

积极推进传统的以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高水平运动培养为主的“体教融合”模式,让更多的高校实行“体教融合”。同时不断创新“体教融合”模式,拓展竞技体育服务于学校体育的空间,让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能够更多的涉足普通大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