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突出的现状,国家及时对“独生子女”政策进行了调整,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通过对江苏省南通市部分区县调研发现,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意愿普遍不高,受访者中愿意生的占 40%,不愿意生的占53%,视情况而定的占12%。导致“不愿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可以总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二孩”带来的经济、生活压力大。许多家庭都有住房按揭贷款,本来生活就不算宽裕,而多生一个孩子就意味着要增加一倍的家庭经济负担。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生育、抚养以及教育成本过高是导致生“二胎”不高的首要原因。此外还有19%受访者认为,工作生活节奏紧张,没有精力带两个孩子。
2.无法平衡生育与就业之间的矛盾。要么休假在家生育孩子,要么在职场中发展,这种二选一的矛盾已经成为阻碍妇女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在当前这种竞争发展的大环境下,部分育龄女职工将面临更加激烈的职场竞争,特别是在非户籍地工作的女农民工,存在怀孕后会面临离职待产或者失业的压力。适龄妇女认为生育二孩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特别是那些处于职业发展最佳时期的女职工,生育二孩就有可能错过自己晋升的机会。
3、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不完善。上学难,就医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面对二孩可能带来的需求增加,已经十分紧张的教育、医疗资源能否满足需要,这种纠结和担忧不是没有依据,教育部明确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全国每年预计会新增加300万个儿童,按照现在的学制,3年后会有900万儿童在幼儿园读书,学前教育压力很大。
建议:
1、采取适当的“二孩”生育奖励机制
当前生育服务证制度、社会抚养费制度和奖励扶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迫在眉睫。完善生育政策应与相关协调配套政策同步进行,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需要在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可在测算现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二孩的生育津贴,当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不足时,可由政府财政托底。适当减免二孩生育家庭的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单位,参考家庭实际支出减少二孩家庭的个税负担,降低子女抚养成本。在教育、税收、医疗和就业方面都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要建立生育服务证制度、社会抚养费制度和奖励扶助制度。
2、简化“二孩”准生行政审批手续
在提倡“独生子女”时代夫妻在生育孩子之前,需要备齐各种证明文件,先申请再等待行政审批发放“准生证”。“单独”二孩放开后还需要生育夫妻提交其父母的生育状况等一系列审批较为繁琐的手续,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一定要取消这些繁琐的审批手续。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为符合政策生育者提供尽量宽松的政策环境。生育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应该协调一致,伴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调整完善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3、延长妇女产假及陪产假期
据相关部门表示,晚育假只可享受一次,即不管是“双独”还是“单独”生二孩的,都不会再有晚育假,即女方是98天的产假,不再延长30天。同样,男方也没有护理假了,这无疑会降低夫妇“生育二孩“意愿。为此,笔者建议适度给予“二孩父亲”陪产护理假,让“二孩父亲”也尽到照顾责任。例如,上海妇联现已呼吁参考全国大多数省市现行陪护假情况,将晚育陪护假改为配偶陪护假,时间延长至15天。
4、切实解决幼儿学前教育问题
加大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创办更多收费适中的幼儿园,让更多低收入人群家庭的孩子们也能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加大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提高幼师的职业素养,提高幼师行业的福利待遇,使一大批年轻人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忠诚幼教事业,减弱幼儿增长对学前教育带来的冲击。在现有托幼机构的规模的基础上新建一批规范的、收费合理的托幼机构以满足社会需求;依托优质幼儿园资源,将服务延伸到0-3岁。发展家庭式托育服务开始,推广建立家庭微型托育机构。规范保姆市场,加强人员资质审核和业务培训,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培训和监管,促进儿童照料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托幼服务发展培育专业人才。
5、医疗方面要加大儿科医生的培养
各地普遍存在着儿科医护人员偏少的现象,而且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大、待遇低、工作门槛高、风险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医科学生拒绝选择成为儿科医师,很多宁愿退出医疗行业也不愿成为一名儿科医师。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新生儿的数量还会越来越多,这与儿科医师变得越来越少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应该花大力气加大儿科医生人才的培养,因为儿科医师、儿科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长期的任务,而不是采取短期培训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增加儿科、产科医师编制,改善医疗环境,要有目的的加大培养儿科专业人才。另外要配合定期开办基层医务人员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高级医院儿科专家定期下基层进行专项指导等方法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要加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儿科人才的培养,加强儿童疾病的预防,让儿童远离疾病,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