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7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7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7-02-07 17:15 来源: 本站原创

关于我省“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新一轮技术革命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出现历史性交汇。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制造业服务化为突出特点,推动我国的智能制造、服务制造、绿色制造,将由此形成我国品牌建设的新格局。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品牌建设对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品牌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广东、浙江等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主要问题:

 1.企业的品牌意识薄弱,品牌创设动力不足

品牌意识是指一个企业关于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很多企业管理者对品牌的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以苏中某市为例,全市21万多家企业中,仍有85%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

2.商标战略发展相对滞后,品牌核心价值较低

品牌价值的实现是以商标为基石的。“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新申请注册商标38.3 万件,而浙江是53.2万件,我们的经济总量要大于浙江,但驰名商标数仅与浙江持平,以此同时,浙江的马德里体系商标国际注册量达4442件,是江苏的2.5倍。据世界品牌实验室201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江苏33个品牌上榜,数量也落后于广东、山东等省。

3.品牌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持续的发展规划

一是很多企业缺少专业的品牌创管人员或部门,缺乏系统性品牌规划。二是体制原因造成品牌管理缺乏持续性。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企业领导人由于任命常常变换等原因,导致企业在品牌管理中往往会产生短期行为,缺乏连续性。

4.品牌科技创新能力差,社会信任度不高

近年国人争相到日本买“智能马桶盖”,有的产品竟还是中国制造。这正是 “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之痛,我们自己品牌的影响力不够。在自主品牌走向海外过程中,品牌信任度有待进一步积累。

5.品牌培育合力不够,保护机制不完善

一是部门多头评价趋势明显,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二是品牌要素投入供给不够。企业在创品牌过程中,已不满足于事后奖励,而是希望得到政府在招投标优先、税收优惠、资金借贷贴息和土地要素供给等方面的支持。三是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引导企业保护自主品牌的政策措施不完善。

二、建议:

1.营造全民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全社会增强品牌意识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公共微信平台等电子新媒体广泛宣传推进“品牌战略”的重大意义,推送江苏“品牌”故事,增强社会的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创建”主题活动,广泛动员企业参与创建名牌工作,形成全社会重视品牌、争创品牌、维护品牌和发展品牌的浓厚氛围,推动我省尽快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能带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名优品牌

2.制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创建支持发展的政策环境

据我省产业结构实际情况,从全局出发,制定落实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进行分类指导,结合自身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品牌实施战略,要把品牌企业崛起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以壮大区域内的产业集群。政府要制定和实施促进品牌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营造支持品牌长远发展的大环境。对品牌建设有成效的企业,应在政府采购、土地招投标、海关通关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明确加分权重。要从财政、税收、融资、研发等多方面扶持名牌企业及区域品牌发展。

3.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引领企业创新转型发展

重视研究与江苏省产业密切相关的重要技术标准,推动高新技术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信息标准化、现代物流标准化等同步发展,全面提升全省建设和发展的标准化水平。

  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发展。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对先进工艺设备和关键共性技术引进消化和研发创新,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二是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行和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增强名牌企业质量素质和能力。

4.发挥创管部门职能作用,夯实品牌发展工作基础

1)大力推进名标名牌培育工作

要把名标名牌培育触角延伸至基层,加大专业人员、运作场地、保障经费的投入强度,全面铺开各级品牌指导站、培育库、资源池的立体网状布局,健全各地培育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奖,驰、著名商标奖的引领作用,在各行业中树立一批质量标杆企业,扩大区域影响力。

2)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对企业家的培训,大力提升企业家品牌素质,提高创牌能力和品牌运作水平;强化对企业品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品牌培育和运用的能力。鼓励企业充分运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大力引进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3)不断完善品牌保护机制

坚持创牌与保牌并举,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要形成合力。建立知名品牌数据库,切实加强对商标、质量标志、产品标准等印刷的跟踪管理。加大在打假治劣、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查处虚假广告宣传等方面的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品牌产品的市场和信誉,为品牌产品和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5.建设品牌民族文化内涵,推动自主品牌国际化。

2015全球品牌100强中,中国品牌仅占两席,中国品牌的世界影响力严重不足。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望重塑全球的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和生产布局,也为自主品牌走出去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一方面,要推动企业善于用民族文化全面提升自主品牌的内涵和内在价值,运用经典文化元素及言浅意深的沟通语境塑造自主品牌。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和辅助机制,鼓励更多企业纵深推进全球化战略,精耕海外市场,着力创新和国际业务本地化,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培育中国自主品牌崛起,实现跨国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