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在政府财政持续投入支持下,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便利了环卫工作者的清扫、保洁,以南京市为例,城市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然由于历史的、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城市环卫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问题:
1、环卫经费不足。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很快,新修建、新拓宽的道路不断增多,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但环卫经费增长不多,使环卫工作在设施和人员的投入上滞后。环卫工作的特点是干得越好,投入越大。比如新修一条路,就得增加三个左右的清洁工,费用就加大;道路扫两次比扫一次,清扫工具的磨损就加大。同时,由于环卫行业的特殊性,对环卫行业来说投入的是金钱,产出的是环境卫生质量。环卫经费的不足,环卫工人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与生活。
2、环卫工人招聘难。形容起环卫工作,人们最常用的词便是起早贪黑、又脏又累,夏天太阳晒,冬天寒风呼啸、冷风刺骨,并且环卫工人的工资相对来说普遍较低,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愿意从事环卫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环卫工人大多是年龄偏大,且无一技之长的外来人口和下岗工人,或者是没有养老保障的农民,他们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担负着高强度、低收入的环卫工作,同时也影响环卫队伍的稳定。而环卫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成为制约环卫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环卫意识未深入人心,居民素质有待提高。环境卫生水平也是城乡居民素质的反映。环境的污染,除硬件设施的缺失外,很大程度是人为造成的,居民将河道、路边、人行道当作大型垃圾筒,随意倾倒各种垃圾,不按规定投放垃圾;垃圾随处乱扔;损坏环卫基础设施等诸多“陋习”的出现都与居民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做好环卫工作最终得益受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但现在“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仍然顽固存在,环卫意识作为公德意识的内容之一,尚未深入人心。
4、机械化程度低。清扫保洁人员在很多地区仍是一把扫帚、一个簸箕、一辆手推车,工作方式还很落后,机械化程度很低。环卫工人每天必须普扫两次以上,白天还要保持路面的干净,工作难度大,也存在路面保洁的一定危险性。
对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