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时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由于这一特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使得他们极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错误、消极的影响,进而产生犯罪心理,实施犯罪行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个案的广泛调研,我们发现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
1.家庭的不良影响。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良家庭环境,如由于离异等原因致使家庭结构不完整,在这种家庭中,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往往失衡,人际关系冷漠,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再如,娇宠溺爱,放任自流等不当家庭教养方式,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很直接的、很重要的原因。据广东省少管所反映,在该所服刑的少年犯中有80%和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有关。
2.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对家庭的不良影响起到弥补和矫正的作用,帮助未成年人抵制和消除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是,学校教育还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缺陷和失误,如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形式老套,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等等,这些教育上的缺陷都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3.同龄群体不良交往。马克思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同龄人的相互交往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不良交往是未成年人走上团伙犯罪道路的起点。一些被家庭和学校排斥和抛弃的不良少年,由于相同的感受聚集起来,通过不健康的娱乐、游荡、交谈等方式形成不良交往的亚文化群体。他们经过犯罪行为的学习,初步具备了实施犯罪的条件,通过违法尝试,加速下滑,沦落为犯罪团伙。
4.文化市场的失控。各种充斥着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音像制品及网络游戏等,给未成年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腐蚀作用。由于文化市场的失控,不良文化泛滥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电影、电视常常生动地描绘暴力的画面,并且剧中的暴力被说成一种可以接受的行为,它甚至反映了一种英雄气概,那些娴于暴力的英雄从未因此而受到法律或社会的制裁。由此,未成年人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暴力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用于处理日常事务或人际关系。
5.虚拟世界的诱惑。网络的隐蔽性,上网便成了很多处于心理闭锁期的未成年人缓解内心紧张、释放内心积郁的理想选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过程中,虚拟的人物可以不受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未成年人的心理随意性被无限放大。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难以协调,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纠正和引导,就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为了满足自我需要而不择手段地侵犯他人的利益。
针对上述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就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预防和减少未成年入犯罪,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未成年成长的首要场所,是预防未成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证未成年人形成良好人格、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的先导。建议倡导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工会、共青团、妇联可以联合有关院校、专家,开办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咨询机构或网站,解答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各级政府及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应注重为特殊家庭的未成年人提供社会救助,对失去双亲或父母失去监护能力的未成年人,及时明确监护人,予以妥善安置,防止他们流落社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强化学校的教育培养责任。学校是重要的社会控制机构,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环境,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建议落实好九年制义务教育,降低高中、职业学校的入学门槛,采取多种措施防止未成年学生流失和辍学,尽可能促使未成年人接受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应注重加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远离暴力、远离毒品、远离犯罪;同时注重对未成年人不良心理私行为的及时发现和矫治,切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3.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服务管理。社会闲散青少年数量在不断增加,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建议积极推进劳动就业,适度放宽16至18周岁青少年用工条件,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就业服务力度,使这部分人离开学校后有一个新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不致沦落为无业人员,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落实基层组织的管理和引导,对“留守、闲散、外来”未成年人的监管帮教工作,尽量避免出现无人员、无设施、无场所的“三无”社区。
4.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很好地实现使罪犯复归社会的目标。未成年罪犯身心发展尚不充分,是社区矫正的重要对象。建议加强对未成年犯的预测分析,根据未成年罪犯的年龄、成长经历、所犯罪行、犯罪动因和手段、判处刑期等因素,预测他们的再犯危险性和心理发展状况,个性化地确定矫正、帮教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育、帮助、引导和保护未成年犯不再重蹈犯罪覆辙。同时,注重加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创新社区矫正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做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5.净化社会文化氛围。全球化给未成年人所处的文化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黄色文化、暴力文化、拜金文化、享乐文化对未成年人毒害很深,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应不定期开展“远离网吧”等未成年人保护主题活动,通过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活动、实践活动等积极健康的社会实践,培育未成年人正确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同时加强文化市场、娱乐场所整顿管理,消除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文化和社会丑陋现象,还孩子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