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强调的不仅仅是城镇化率数量的提高,还强调城镇化的质量。而目前我国的所谓城市化率的提高,多数只是将居民装进了城市的高楼,而没有实现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的城市化。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日趋紧张。不仅“道路狭窄、交通拥挤、抗震设防标准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少”等问题突出,而且基本的运动、健身、娱乐场所等公共空间严重不足。同时,现有的公共空间常常不够“接地气”,居民难以真正享有纳税人应有的权利,无法进入这些有限的公共空间。
为此,建议我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为居民规划公共空间,发展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
1、新型城镇化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首先就要为居民合理规划足够的公共空间,包括社区综合文体活动中心、社区体育公园等,并免费开放,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
2、在现有条件下,政府可以积极作为,由财政厅、住建厅、体育局、教育厅、民政厅等政府部门协同治理,根据“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原则,将一些体育场馆的闲置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如开辟老年人文体活动馆包括室内“广场舞”馆,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开辟公民文化馆,开展公民教育活动,开发公民文化体育活动项目。
3、根据李学勇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财政资金重点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的原则,所有社区综合文体活动中心、社区体育公园及体育场馆的配套体育设施和器材全都由财政提供和养护,充分体现政府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惠及所有纳税人。
4、公共空间的经营和管理可以放权给企业和社会组织,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成为义务“监管员”和志愿者,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会管理方式。通过公共空间中公民教育、体育健身及公共娱乐活动中的参与、互动、交流,居民从“对门不相识”到逐渐相熟,不仅可以增加居民社区生活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还能够形成松散的社会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形成以文化体育活动为纽带的城市社区文化,此外还能够增加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关注,培养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创造公共价值,从而有助于城市社区自治和构建城市主流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