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拥有众多中小企业,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口径,初步统计已超过138万户。其中,中小工业企业46.5万户,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4.05万户。与全国一样,中小企业创造了全省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70%以上的就业岗位、80%以上的新产品,已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成为扩大社会就业、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当前,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江苏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运营遇到经济增长趋缓效益下滑,市场需求明显减弱,原材物料涨价、人民币升值、融资困难、《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税收政策改变及“用工难”等一系列新困难和新问题。
其中“用工难”仍是各地集中反映的热点问题。据有关资料反映,苏南地区80%的受访中小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紧缺情况,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短缺是职业能力结构型短缺——员工的职业胜任素质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知识更新和职业技能的提升。
现存主要问题:
从深层次分析,江苏省中小企业员工职业能力结构性紧缺,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 中小企业对员工职业培训认识不足,缺乏资金投入和切实的执行机制
对员工职业培训的认识不够表现在中小企业对培训的投入少、没有单独的培训部门、培训的执行不力等。目前,因为经济下滑的原因,中小企业大幅削减培训经费,采取的大部分培训只能是简单的操作技能培训为主,应付当前企业需要。同时由于培训的投入到产出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中小企业认为培训会由于人才的流失而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对培训往往不愿做过多的投入,在培训执行上也没有相应的机制保障。
(二)中小企业对员工职业培训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
通过样本调查发现,除了一部分缺失值,江苏省中小企业有正式、书面的培训计划并能按照计划进行的百分比为45.5% ,有计划但不能按照计划进行的百分比为36.6% ,而无培训计划的百分比为17.9% 。在对持有不同的培训计划的企业的培训效果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在有正式、书面的计划并能按照计划进行的企业中有46.6%的企业表示培训效果很好,52.1%的企业表示培训效果一般,只有1.3%的企业表示效果很差,而有培训计划但不能按照计划进行的企业中则只有15.3%表示培训效果很好,81.3% 的企业表示效果一般,对于无计划的企业,9.9%表示效果很好,8.9% 的企业表示效果很差 。由此可见,系统的培训计划并有效地执行对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参加外部培训费用高,且市场不规范
在对企业为什么不采取对外合作的方式开展培训的访谈中发现,企业普遍反映外部培训费用高,且市场混乱。培训服务机构专业水平低、培训市场不规范也是企业开展培训面临的困难。目前为江苏省中小企业培训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主要有民营培训公司、高等院校、各类协会社团组织以及政府机构等,调查中发现,一方面,部分高等院校没有专门的企业培训部门,在开展培训项目时,专业度不够,往往将教育项目和培训项目混淆,不理解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差别,培训效果差。另一方面,大部分培训服务机构和部门没有课程研发机构,开设的培训项目没有体系,简单地将培训理解为请老师上课、请专家开讲座,培训效果得不到保证。另外,由于培训行业进入门槛低,导致各类培训服务机构良莠不齐,更是出现大量打着培训的幌子骗取钱财的不法分子,企业上当受骗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不少企业对培训反感。如何提高培训机构水平、保证培训质量,恢复对培训市场的信誉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案人对本案的实施建议:
(一) 政府投入专项培训扶持资金,购买公共培训服务产品
近年来,省、市、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比较分散,且缺乏具体配套措施,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议由政府出资设立中小企业职工职业能力培训扶持专项基金,购买公共培训服务产品,一方面能提高中小企业对培训的认识,同时能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职工就业技能,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二) 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中小企业的系统性培训战略规划
中小企业对职工能力培训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主要原因是其本身缺乏人才培训战略规划的能力。此时需要借助外部专业智力机构的力量,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规划,补充其不足。
(三) 严格培训机构准入制度
目前培训机构市场准入门槛低,从业范围重叠,市场过度饱和,造成恶性竞争。为了对培训市场业更好的实施监督,在赋予培训市场以足够的自助发展空间的同时,如何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市场准入制度就成为了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和保障。因此建议政府职能部门规范培训市场的准入门槛,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机制。本着“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来管理及引导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整合培训教育资源,优化培训环境,通过市场竞争淘汰一些不良培训机构,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环境。
(四) 委托省内公益培训机构(社团)规范操作,保证培训质量
针对现在外部培训市场不规范、培训费用高、培训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中小企业局等相关部门可以遴选省内信誉良好且有一定实力的公益性培训机构(如:南京职教联合会等)介入,进行课件开发和规范操作。采取线下课堂培训互动交流和线上网络课程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对部分课程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网络平台课件进行培训。学员可以重复听课,逐步消化吸收,在降低培训费用的同时提高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