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水环境是一个不能隔绝的整体,没有优良的乡村水环境就不可能有优良的城市水环境。在大量撤并乡村的情况下,居住人口的大量聚集,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排污量特别是污水排量的集中,往往超出了河流的自净化能力,使得水环境污染加剧,也影响了包括城市水环境在内的整个环境质量。因此,必须在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这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村人群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各级政府花大力气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一是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站点选址和管网覆盖论证不充分,导致污水收集、处理、处理后中水使用排放等存在不合理现象,使得污水处理效果打了折扣;二是资金投入来源不足,影响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工程质量和设施性能,建成后经营成本也存在缺口;三是管理运营较为粗放,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缺乏长期合理的处置方式,成为新的污染源。
建议:
一、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做为乡镇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盘考虑,发挥乡镇区域功能发展规划的作用,指导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因地制宜地选择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位置,科学布置污水管网,合理利用中水,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综合效率。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模式运作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费用、运营费用、污水处理费的收取以及相关规定的制订等方面真正体现城乡一体化政策的落实,保障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需要,为城乡一体的水环境买单。
三、加强中小型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根据乡镇发展规划,以及水污染类型,污水排放量等,确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处理工艺和污水管网铺设等,选择效率高、稳定性好的处理工艺,最大限度地发挥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作用,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利用和处理效率。
四、加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期间工程质量监管和指导,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防止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建成后设施运行不善。完善污水配套管网建设,确保污水全面进入处理设施。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管,杜绝有设施不用、偷排污水、乱堆乱放污泥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