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4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4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4-01-19 16:11 来源: 本站原创

2011 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城镇化率达到51.27%,是中国社会结构重大的历史性变化最近,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为未来城镇化健康发展绘制了清晰而宏伟的蓝图。近年来,我省的城镇化发展一直十分迅速,城镇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约2/3。这一方面表现在县域以及中心乡镇的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地级市的新城区建设迅速发展,不少毗邻中心城市的县或乡镇纷纷改为城区。比如讲南京的江宁、六合、仙林,常州的武进,南通的通州等。一大批新市民享受到了城镇化带来的便捷、幸福生活。然而,不可讳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新市区建设仍然还有不少值得进一步完善加强的地方。

以南京市为例,新市区的建设呈现出两种特征。有的以原先的县城为核心发展(如江宁、六合);有的则牵涉到相邻地级市。如南京东的仙林大学城区实际上与镇江句容已经联成一片,甚至成为未来“宁镇扬一体化”依托重点之一。

因此,随着新城区的建设,如何统筹新城市与主城区建设,在医疗卫生、教育、交通建设等问题上做好相关规划,落实有关举措,给老百姓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新落户的外地人员,由于房价等元素,更多地聚集在新城区居住,如何使得外来人员更快的融入新城市生活,也是十分需要关注的问题。

比如讲,和南京的仙林区域只有一条河之隔的句容宝华镇一直受到南京市民,特别是新市民的青睐,“仅隔一条河,房价减一半”,随着仙林东几大楼盘的开盘,很多南京市民或来南京工作不久的新市民将在这里生活。这样就带来了户口、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及交通的问题。如何让这些南京市民能够安心住下来。就需要南京镇江两地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出台相关政策,建设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增加跨市公交地铁线路,以居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注重品质和保障,尽量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减小城市建设之间的差距,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差距,使得他们能够享受到和主城区类似的待遇。

对于原先的县改区,如何统筹主城区和新城市的一体化更是重要的问题。一方面,主城区向新城区快速辐射,另一方面新城区原有的历史、人文、经济特征可能具有与主城区不一样的特点,如何以人为本,科学兼顾,是需要深入研讨的课题。可能全省各地还有不一样的特征。以南京江宁区、高淳区为例,他们对南京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毋庸置疑的未来。但他们也具有悠久而有特点的历史,幅员广阔,人口密集度低,污染型企业少,在文化和旅游业也有着不小的发展潜力。因此,人们一方面迫切希望解决(1)与主城区的交通不够方便、线路拥挤、换乘不便。(2)户口与主城不对接。(如江宁区户口不算主城户口),子女学区选择、买房面积,以及养老保险等社保政策都受到限制。(3)原县城区建筑老化、街道狭窄,新商业区分散不便。(4)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等问题。同时,人们,特别是原来居住的市民,也希望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能保留原先的县域或传统村落风貌和文化特征。这样的问题不光在南京,在南通、淮安、盐城等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鉴于此,特建议我省相关部门及地区,

1、更加重视新市区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

2、通过推广跨地区合作,解决异地居住市民的户籍、就业、入学等现实问题。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市民卡、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试行同城化的改革。

3、特别重视县改区的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并且由此发展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