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4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4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4-01-19 16:05 来源: 本站原创
20139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科技创新已成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深入人心。科技创新涉及到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服务机构等实体,涵盖了人才、资金、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等要素。在目前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欠缺的情况下,产学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分析几年来的执行情况,效果不尽人意。虽然政府每年在产学研创新基金、成果转化等专项资金方面,鼓励产学研,也促成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但是缺乏深度的、利益关联的合作,主要是项目合作,缺乏持久性。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产学研合作的不足。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教师进行创业的政策,极少数教师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了创业,但这毕竟不具普遍性,大多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束之高阁。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通过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是一种值得鼓励的方法,也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形式。分析现状,情况并不乐观,主要障碍之一是知识产权的权益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在科技评审、立项过程中,知识产权与资金基本上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项目的执行中基本上遵循各自研发取得的知识产权归各自所有,双方共同获得的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的原则,也没有问题。但对于项目完成后的知识产权权益和与之相关的效益,缺乏相应的原则和准则,这不利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和产业化。

为了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特建议如下:

1.应把知识产权与资金投入处于同等地位对待,对于核心知识产权应该处于更重要位置。在科技项目评审、立项时应该对各方现有的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进行价值评判。

2.在项目申请、立项时应该明确各方对完成成果的知识产权权益,因为根据不同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对最终成果的知识产权权益有不同的划分结果。

3.当产学研、成果转化等项目完成时,在验收阶段应该明确合作各方知识产权的权益,这有利于保障合作各方的权益,使产学研合作持久化。

4.产学研合作主要有两类,一种是高校、科研院所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知识产权比较清晰,应该属于企业;另一种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在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尤其是在政府资助下进行产学研合作,应该有明晰的要求,必须确定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权属和相关权益。

5.产学研合作是不同单位之间为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利益目标而开展的科研合作,因为涉及到各方的权益问题,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尤其是对产学研前期、执行过程中、合作完成后的知识产权和相关权益的确定)对产学研合作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合作者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以形成产学研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促进产学研的良性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