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4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4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4-01-17 16:16 来源: 本站原创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方案出台以及正式挂牌,标志着长三角乃至中国的改革开放新棋局全面展开。作为长三角区域性中心的苏中南8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泰州、扬州),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一、面临的挑战

1、短期内,“虹吸”效应明显。上海自贸区属于“境内关外”,它将进一步强化上海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规模集聚优势。对苏中南城市着力发展的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大型外贸产生极大的入驻吸引力,对这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产生一定负面效应。

2、长远看,“马太”效应紧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必须加快。但在升级初期必然遇到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压力。而如今又遭遇上海自贸区对各市高端制造业、现代金融业、外贸业物流业等产业的挑战,若不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上海与苏中南8市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

二、面临的机遇

自贸区基础建设和服务体系的完善构成了大的投资需求,为邻近城市发展提供了机会。上海自贸区加快上海向服务型国际城市升级的同时,也将抬升上海地区的商务成本。基于降低商务成本的考虑,上海制造业将向无锡等周边地区转移,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建设也需要周边城市相应的产业、基础设施等配套,同时溢出仓储、加工、配送、商务等服务需求,降低本地高商务成本影响。

三、苏中南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对策建议

为把握上海自贸区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叠加效应,充分化挑战为机遇,建议有关部门和地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关注、主动作为”,超前谋划,积极开展相关对接工作。

1、密切关注跟踪。一是建立苏沪政府联系机制,及时掌握有关工作进展情况;二是建立部门对接机制,商务、海关、国检、金融等部门,积极与上海对应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第一时间掌握动态信息;三是建立条线对接机制,有关部门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条线联系,及时了解自贸区优惠政策,做好相关研究,提出条线对接办法和意见。

2、强化对上争取。一是争取缩小综保区与自贸区政策差。了解掌握上海自贸区核心政策内容,有关部门和综保区一道争取国家相应政策支持,与上海自贸区在区域合作、政策配套、监管模式、人才引进上尽量接轨。二是争取特殊功能区转型升级。力促保税物流中心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加快推动苏南硕放机场海关特殊监管区纳入综保区等,提升苏中南对外贸易规模和能力。三是积极争取创新开放载体。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保税区设立前期工作,深入开展空港型自贸区试点研究和方案设计,关注国内其他城市和国家部委扩容动态,适时争取开展苏中南自贸区试点。

3、加强定点招商。商务等有关部门,牵头会同综保区、省级以上开发区、空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充分把握上海自贸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借助与上海密切的互动合作优势,及早谋划对接上海产业转移,推介苏中南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良好的水陆空铁基础设施、独特的区位优势,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提高通关便捷程度,争取上海自贸区设立后溢出的先进制造业、服务业项目到苏中南落地生根。

4、做好分类指导。提高对接上海自贸区的重要认识,加强对地区、特殊监管区和重点企业的分类指导。一是充分发挥空港优势,利用苏南硕放机场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和空港产业园区位优势,发挥空港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苏南国际空港经济开发区转型。二是强化区港合作。大力推进区港联动模式的发展,指导苏中南综保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与临近洋山港等港口开展互利合作,推进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方便货物在区港和境内外之间快速流动。三是做好重点企业辅导。商务、海关、国检等部门结合掌握的信息,对企业积极开展自贸区常识、自贸区基本政策等内容的辅导,引导骨干企业的财务中心、物流总部等扎根苏中南,做大做强。

5、积极设立机构。充分利用苏中南企业资源,加强政府引导,以市场化为原则,在自贸区设立江苏驻自贸区办事机构,建立对接上海自贸区的网络平台,为入驻自贸区内的江苏企业发展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对自贸区内企业的招商工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发展对外经济和稳定外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