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我国已由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走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时期。而纵观江苏的旅游业发展也不平衡,由于经济实力和规划建设的原因,项目选投与优惠政策等因素影响,苏北的旅游经济发展仍显滞后。以苏北淮安为例存在着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
1、旅游要素分散。以县为单位的旅游景区缺少震撼性、趣味性,科技含量低,大体量的旅游景区少,其中多数都达不到二日游的效果,全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呈现着点多面广,个单体小,要素分散,不成规模的缺憾。
2、旅游产品单一。苏北的旅游业基本上是产品单一的观光型产品,普遍缺少游客可体验、可参与性、吸引力大的休闲娱乐项目;产品替代性强,造成游客量少、逗留时间短、消费低的局面,尤其是苏北大多旅游项目季节性强,客源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造成资源浪费,不能极大的发挥项目效益。
3、文化含量不高。近几年,苏北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以政府行为投入的旅游项目大多规模不大;以开发商投入的项目大多文化含量不高,且科技含量偏低。许多项目急功近利,对长效性、可持续发展的、受游客喜爱的旅游项目投入不多、成效不显。
4、扶持政策偏少。民营企业投入旅游文化项目虽有一些优惠政策,但还放不开,在土地、能源、水务、森林、收费等方面,都极大的制约着发展,导致开发商投入的旅游项目,一是不能做大做强,二是做旅游项目必带地产项目做铺垫,因此效益不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此建议:
1、整合资源。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由政府宏观调控,将苏北县级体量偏小,要素分散的景点、景区资源有机的整合起来。同时,发掘旅游资源,以“动态”的旅游文化,盘活“静态”的旅游产业,使之吸引、招来客源。
2、提高品位。对已建景点,把握定位、扩容增量,加大文化含量、提高文化品位;对新投资项目,增大科技含量、强化奇特趣味,使之建成以寓教于乐,健康向上,品位高雅的休闲旅游项目。
3、规模发展。努力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旅游项目,坚持规模发展,坚持“以客为主”的理念,使之做大、做强。以淮安盱眙为例,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丰富,足可建成类似浙江“横店影视城”、河南“清明上河园”的旅游产品。
4、培育名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理念,积极优化旅游投资环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从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角度入手,致力于谋划市场需求的重点项目和特色大项目,努力培育精品和名牌产品。
5、放宽政策。旅游项目的投资,是一个“高投入、大产出、回报慢、周期长”的项目。对于开发商新投入的重大旅游文化项目,如:位于淮安市盱眙县的“天鹅湖畔”项目、“古泗州城开发”项目、“东阳汉墓遗址”项目,可否采用除在基础配套方面给予扶持外,在土地规划、能源、水面、森林、收费等方面都给予特事特办、放宽政策。特别是纯旅游项目用地,可否采用政府划拨(亦可算作地方政府股份投入)等优惠政策,国家扶持的重大旅游服务业项目基金,在论证的基础上给予优先支持(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上)。鼓励民营企业家大力投资旅游,做大项目力争使苏北通过以招商促投资、以投资增项目、以项目扩规模、以规模带发展,促进苏北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