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老年人群中约有70%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对养老护理的需求量很大。但目前老年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尽如人意,养老护理队伍数量匮乏,职业化、规范化建设滞后。
首先,护理人员数量严重缺乏,就苏州市区21家护理院数据显示,核定床位数为4324张,从业人员1314人,床位与从业人员之比为1:0.3,大大低于国家规定《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版)》床护之比1:0.8的标准。在江苏省其他城市同样存在类似状况;其次,护理人员流失率高,稳定性差。可能由于护理院提供的待遇与医院相比较低、对养老护理价值观偏差等原因,很难招到专业技能素质好、专业思想稳定的护士,一般来多自于安徽、河南等外地护校的应届毕业护士,稳定性相对比较差。对于护工而言,由于工作职业的苦、脏、累、护理服务性要求高,而待遇水平低与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的失衡导致护工队伍也很不稳定,一般以临时务工者居多,基础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第三,养老机构护理服务队伍的职业化、规范化建设滞后,护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较低。尽管卫生主管部门对护工要求持证上岗,但持证率较低(纳入医保的护理院其护工持证率约为46%左右)。同时,卫生主管部门和护理院对护工上岗也进行了免费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参加学习人员的文化基础差、积极性不高、在岗后的护理人员缺乏继续教育制度等,使养老护理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尽如人意。第四,护理队伍年齡偏大,不能适应多元化的护理服务需求。护理院为了节省成本,护工的招聘基本以40或50岁以上人员为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40以下人群进入护工队伍,导致护理院护工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差、知识老化的局面。
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关系到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关系到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建议加大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一支职业道德好、业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的专业化护理服务队伍。
一、要提高福利待遇, 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待遇低是养老护理队伍流失率高、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制约养老护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切实落实扶持、优惠政策,加大对养老护理工作的关注和投入。将开展养老护理服务与实施下岗再就业工程有机结合,把养老护理人员列入财政拨款购买公益岗位的序列,放宽对补贴年龄限制要求,鼓励更多年轻的人补充护理员队伍,使其整体水平能向年轻化方向发展。以帮助养老机构降低建设与经营成本,促进养老护理人员的收入增长。
二、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认真执行职业准入制度,规范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加强对现有老年人养护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切实贯彻落实行业规范,推行养老护理业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在岗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有计划地选送在职护理人员到有关院校或培训机构学习,不断更新老年服务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鉴定和职业推广工作。有了服务市场,有了职业准入制度,从业人员就会树立技能培训意识。要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角度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员工素质,实现持证上岗。
三、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营造尊老敬老服务氛围。养老护理业是一门专业、职业,她需要具有持久的爱心、孝心和恒心。养老护理员把别人的父母当自己的亲人来伺候、照顾的是一个老人,减轻的却是一个家庭的负担。可以说这个职业平凡而又伟大,理应得到社会尊重。然而,社会对这个职业有偏见,普遍认为这是一个低人一等的工作,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工作,这是人才流失的又一重要的原因。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宣传工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尊老敬老爱老意识,吸引更多的有志者投身于养老护理事业。并要建立养老护理队伍的职称评审体系,提供专业发展机会,让专业队伍看到发展远景,从而稳定养老护理队伍。
四、健全政策制度, 完善护理人员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服务质量监督评估体系,对护理员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对服务人员进行考评。以确保养老护理队伍建设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