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2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2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2-02-08 11:08 来源: 本站原创
  

常州东部与无锡惠山区西部比肩而邻,相对常锡的其它地区,发展较为薄弱。如今,常州制定了东大门建设方案,无锡规划建设惠山城铁新城试图激活无锡西北片区,两市在比邻地区的城市发展计划是不谋而合。如果常锡两地能够加强政府之间的合作,依靠原有较强的经济基础,推动区域联动和整合,统筹规划城市建设,建立“常东锡西”经济一体化引导区和示范区,这势必有利于常锡两地城市区域空间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常锡两地加快城乡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常锡地区在长三角区域内率先实现经济一体化。同时,常东锡西联动与整合势必产生新一轮经济发展动力,有利于这一地区加快发展步伐,进而常锡城市连成一片,形成大型城市合体,经济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产生扩展效应,从而带动周边城市以及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

常锡比邻地区经济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城市化相对滞后。常州、无锡两城之间只隔了一两个乡镇,但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市带在这里形成“断层”,常州东大门戚墅堰区区域面积、人口规模只相当于一个乡镇;无锡惠山区西北片城市发展缓慢,两年前才提出建设惠山城铁新城的规划。

(二)镇域经济相对封闭。常锡比邻地区以镇域经济为主,经济带分布比较离散、不成片,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格局,致使现有镇与镇之间经济缺乏联系,互补性较差,产业链条较薄弱,缺少产业链上下游联系,很少有产业链上分工协作。

(三)交通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目前连接两地的公路系统,除了新旧312国道以及过境的高速公路外,大多是些羊肠小道,这远远不能满足区域间人际往来、经贸联系的需求。

(四)产业发展有同构趋势。两地从传统大型批发市场到现代物流基地,以及一些新兴产业上都存在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甚至在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上也存在趋同现象,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既形成恶性竞争,又造成了区域资源的极大浪费。

(五)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目前区域内轨道交通、风电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行业内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从产业总体来看,仍然存在企业布局分散、技术含量较低等问题。大多企业规模较小,由邻里间同类简单复制发展而成,在乡镇成蝌蚪式聚集,科技含量较低。

(六)行政区划分割局面亟待解决。郑陆、横山桥、横林、遥观四镇隶属武进区,属于县级财政体制,市内东大门建设呼声高,而武进区“十二五”规划并无涉及。行政区划管理层级复杂,成为阻碍一体化发展的一大症结。

为了加快常锡比邻地区经济联动和整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我们建议:

(一)完善两地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常东锡西”经济一体化引导区。

建议成立常锡两地比邻地区经济协作委员会。为了保证机构顺利运行和相应权力,可以由常锡两市政府领导组成领导班子,成员包括两市规划、建设部门的负责人、比邻辖区的行政主管,委员会框架下成立各种职能的规划专责工作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会议,讨论制定常锡两地比邻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方向,实施基础设施对接,协商解决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将常锡两地比邻地区建成常锡协作发展引导区和示范区。

(二)重构常州东部行政区划,集中力量建设东部新城。

将戚墅堰区与武进区的郑陆、横山桥、横林、遥观四镇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大区,打造常州东部新城。

合并而成的新区,可沿用原戚墅堰区的区名,但从东部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最好命名为“阳湖区”,戚墅堰设区历史累加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常州东部地区清雍正二年(1724年)始设阳湖县,直至民国初年并入武进县,长达近200年之久,其间产生了与桐城派齐名、璀璨一时的阳湖文派,影响深远。新区命名为阳湖区,符合常州东部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内在要求。

(三)统筹规划常锡比邻地区空间布局,实现城镇化到都市化的质变。

一是将戚墅堰区、武进区遥观镇、惠山区钱桥列为城市优化提升区域,因这一带属于开发程度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本饱和的区域,按照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要求,促进服务转型、功能优化和效率提升,不断提高经济开发密度与产出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二是将武进区的横山桥和横林、惠山区玉祁、前洲、洛社列为城市重点拓展区域,这些乡镇属于开发强度适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作为未来城市重点发展方向和产业重点建设区域,适当扩大建设用地增量供给,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要素集聚和功能完善。加快区域内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镇化到都市化的质变。

三是将武进区的洛阳镇、雪堰镇、惠山区阳山镇、滨湖区的胡埭镇、马山列为生态地区。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旅游、水果花木等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四)加速交通网络的对接,密切两地交通联系,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

当前必须尽早统筹规划增加连接常锡两地的东西向主干道路,研究无锡轨道交通3号线与常州轨道交通线对接的可行性;规划经过惠山和武进的Z3铁路作城际运营。

(五)搭建统一的市场平台,逐步推进区域内的市场一体化。

可以通过常锡比邻地区经济协作委员会机制在以下两方面规范引导市场行为:一是规范区内的招商制度,避免出现恶意竞争的地方行为。如实施相对统一的土地政策、优惠措施、税收安排、资金支持等,鼓励通过优化服务环境开展正当竞争,突出地区特色做大产业规模。二是以搭建多种合作平台为载体,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两地比邻地区各自经济、文化、旅游、人力资源优势,整合产业资源,搭建文化、旅游、融资、土地、网络等多种合作平台,拓展合作领域,探索建立合作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合作稳步推进。区内旅游实施景区一票制,譬如临近的无锡马山、武进太湖湾等景区可率先试点,实现旅游效益最大化。

(六)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合作,携手发展文化旅游业。

常州、无锡两地紧邻,同属吴文化地区,两地人文资源丰厚,许多文化资源同根同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资源。如,清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赵翼的故居在常州,墓在无锡马山,两地在有关赵翼的学术研究以及文物保护上应加强合作,彼此呼应。

再如,阖闾城遗址,在无锡县胡埭乡湖山村和武进县雪堰桥乡城里村之间。1982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阖闾城中有道城墙,把阖闾城隔为东西两城,现东城属无锡胡埭镇,约占全城三分之一,西城属武进雪堰镇,西城占三分之二。传说阖闾城是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奉吴王阖闾之命而建,是我国春秋时期重要的军事堡垒。如果常州、无锡两地能够携手合作,进行考古研究,保护性开发,在这里共建一座阖闾城遗址公园,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又是对优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