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近几年来,农村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也开始受到关注,自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和2010年7月30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正式发布以来,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究竞如何? 我们选择江苏苏北地区徐州丰县十所中小学的农村教师,采用抽样调查和访谈对农村教师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为了便于对比, 同时选取了南京市和徐州市各一所中学抽样调查;发现当前苏北地区农村教师的生活现状存在如下问题: (1)苏北地区农村教师工资较低。如徐州丰县教师工资月平均为1700-2000元,刚毕业的老师都是1700元;而徐州沛县高中教师月平均仅1300元,刚毕业的老师约为1000元。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后一年约增加了1000元。低于国家去年城镇人均年入20000元,更低于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36元。按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而丰县公务员月平均工资2000-2500。苏北五个市的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有三个是35000,两个是33000。现在物价上涨严重,这种工资水平生活很难保障,因为收入低2010年11月12日江苏省徐州沛县高中教师因工资问题集体罢课,轰动全省。 (2)江苏中学教师收入严重不平衡。以月均工资为例,如淮安市洪泽县高中教师人均3000元,连云港市灌南县高中教师人均 2700元;徐州铜山县高中教师人均3000多元,新沂高中教师人均2000元,丰县高中教师人均1800元;沛县人均1300元,丰县教师工资月平均为1700-2000元,工资较低,只有徐州市区的一半。南京市教师工资月平均4500-5000元,较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前翻番。显然城乡差别、县与县差别较大,严重不平衡;农村和城市教师之间的差距影响的主要原因就是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同在一个省内同一行业如此大的差异是不合理的。 (3)教与学条件差。虽然教师绩效工资实施,但并未按相应的幅度增加教育投入,调查显示丰县地区的这十所中小学,多媒体、网络、电脑人均拥有量极低,当前的教学设备仍然十分的落后,与苏南城镇地区的中小学相比差距比较大。 (4)苏北农村教师住房困难,丰县地区教师目前住房主要有五种状况: 一是住学校,学校提供教师宿舍,但是学校的住宿条件很差。 二是回农村和父辈祖辈挤一间房,几代人同住在几十平的房子里,生活很不方便。 三是自己回农村盖房,但是很多教师即使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也无法在农村盖房,因为政策规定非农村户口的人员是不能自已在农村盖房的。 四是自己租房,由于租金的压力,所以农村教师通常都是7、8个人合租一套房,所以拥挤是避免不了的问题,同时,租房并不是长久之计。五是极少数人自己买房,但是高额的房贷使本来就不富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就丰县而言,2010年房价就升至每平方米3400—3500元,面对如此高的房价,很多农村教师只能望房兴叹。 (5)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婚姻已成为一个大问题。 (6)农村教师生活的满意度低。如丰县教师对生活的满意度基本是一般偏下,有79.66%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是一般及以下。 2010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时说:“办好农村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形成激励机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了改善苏北教师生活加大苏北教育投入的建议: 1.苏北农村教师收入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县级财政无力承担“以县为主”经费投入体制,导致了江苏省南北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应继续大幅增加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建立“以省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占义务教育绝大部分的教师工资主要由省级财政承担,地级市和县级政府负责国家义务教育办学标准所规定的基本建设经费以及日常运行的公用经费。 要提高农村教师收入和福利待遇,经济不发达地区如徐州农村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投入的力度还应进一步提高。 政策应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进一步规范教师工资和津贴制度,保证教师合理的收入水平。 2.优化农村教育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包括教师的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如住房公积金制度、教师子女优待政策等。优化这些保障机制,让农村教师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3.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1)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直接划拨给农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经费的稳定等。 (2)注重改造农村学校陈旧的危房,保证师生的安全;购置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尤其要加强农村学校图书室建设;建造食堂、浴室、厕所等基础设施,解决日常生活的基本问题。 4.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 (1)已有“非农村户口不可建房”政策,政府可针对农村教师制定一些适度宽松的建房政策来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 (2)在农村校园内新建教师公寓。应积极拓宽农村教师公寓经费的筹措渠道。可以在县级政府筹建农村教师公寓建设专项基金委员会, 负责筹集社会资金, 动员和号召社会捐款和资助, 积极争取对口扶贫资助单位的支援, 为教师公寓建设提供辅助性的帮助。 (3)对农村教师住房实行专项补贴,缓解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4)进一步完善教师住房公积金。 5. 省级公共财政加大了对苏北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系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也曾明确指出:“在合理确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基础上,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解决财力困难,县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发放问题,并实行省长(主席、市长)负责制。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和财政支出,逐县核实财务状况和保障力度,增加工资性转移支付资金”。 2010年7月30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正式发布,应成为省政府等管理部的指导。纲要中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健全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2011年李学勇代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落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 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