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心下,2007年底,南京图书馆新馆全面启用。作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阵地,在过去的两年里,南京图书馆新馆各项服务与业务指标均创出历史最高水平,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与好评。然而,随着公共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南京图书馆新馆承载的职责也在不断扩大,尤其在少儿图书馆、基藏书库建设等方面,已经显出紧迫性,并且在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背景下,南京图书馆新馆也深刻感受到了部分与压力。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将南京图书馆建设成为国内先进、国际有影响的现代化图书馆的目标,结合南京图书馆的现状,我们对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慎重提出保留南京图书馆成贤街馆舍,以便进一步延伸服务,健全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议。原因如下: 1、江苏急需建设省级少儿图书馆 江苏是文化大省,但是长期以来一直缺少一所专业性的省级少儿图书馆。随着全民阅读的普及与国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设立江苏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此也越来越关注。就全国而言,很多省(直辖市、自治区)如北京、天津、上海、湖南、重庆、陕西、山西、山东、内蒙古等都建有专门的省级少儿图书馆。一些副省级城市如深圳、沈阳、广州、大连、武汉、厦门、杭州、长春、合肥、南宁等也没有少儿图书馆。相比之下,我省虽有苏州、南通、扬州、连云港、无锡等设立了少儿图书馆,但作为江苏省会城市的南京至今未有一所省级少儿图书馆,令人遗憾。而南京图书馆作为全省唯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也应该覆盖全体公民,包括各类各层次、各年龄段的社会成员和各类组织与机构。目前,南京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有成年人、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少年儿童、残障人士以及网上读者,虽然基本覆盖各阶层的读者,但对泊处儿童群体来说,无论是服务面,还是服务层次都有所欠缺,限制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受新馆条件所限,只能设立一间少儿阅览室,无论在面积上,还是服务功能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省内几百万少年儿童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筹建专门的省级少儿图书馆。作为以成人服务为主体的南京图书馆来说,如果能以成贤街老馆为基础,建设一个专门的省级少儿图书馆,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它的建成,不仅将改变我省省级少儿图书馆空缺的现状,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它的建成,不仅将改变我省省级少儿图书馆空缺的现状,也是进一步完善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益文化领域内需,拓展少儿读者活动阵地的一种有益且多赢的战略选择。 2、南京图书馆基藏书库急需扩建 作为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中心,南京图书馆一直承担着“江苏省总书库”的职责,已有藏书800余万册(件)。目前来看,南京图书馆新馆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读者信息获取与文化休闲需求,但从信息资源(包括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与江苏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服务的总体要求来分析,新馆现有空间在资源保存与长期服务的规划上已经呈现出相当的压力。截止到目前,成贤街老馆仍有近100万册(件)书籍因场地紧张而无法搬迁至新馆,业务压力相当大,急需扩建基藏书库。并且,从安全角度看,根据国际惯例,对于大型图书馆而言,信息资源的异地备份和保存是十分必要的,是资源备份的重要安全保障。无论是大英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还是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都拥有两个以上的馆舍分布。因此,若能保留成贤街馆舍,并以此为基础,统筹少儿图书馆与全省总书库的建设,不仅是促进和保障南京图书馆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也符合文化强省的建设要求。 3、南京图书馆新馆总体建筑面积已不占据领先优势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全国各地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据了解,目前在建或批准立项的副省级以上图书馆新馆,规模都有超越南京图书馆新馆的趋势。除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总体建筑面积均超过南京图书馆,且有多处馆舍外,包括广东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天津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等在内的副省级以上图书馆,已建或在建新馆、二期工程,总面积基本都在8万平方米以上,广东省馆、湖北省馆更达到10万平方米。根据上述情况,仅从面积这一单项指标而言,南京图书馆位于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三的位置很快便要后移。因此,成贤街馆舍若能保留,也是对南京图书馆馆舍面积的较大补充,符合目前省级以上图书馆发展定位需求。 4、成贤街馆舍具备图书馆改建条件 成贤街馆舍不仅具备改建的条件,其部分楼宇的保留,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首先,从技术与操作角度来看,成贤街馆舍本身就是一卒图书馆建筑,只要经过全面规划,在不需要巨大投入的前提下,就可以较好地改建为江苏省级少儿图书馆和保存本书库。从管理和业务整合来看,也不需要另增编制,由南京图书馆统筹,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也符合文化事业单位运行的合理性与高效性。此外,由于南京图书馆前身为国民政府时期中央图书馆,至今成贤街馆舍内还保存着一幢民国时期的建筑,这就是位于院内南三楼的原国立中央图书馆阅览楼。无论从民国建筑保护的角度,还是从当前两岸关系积极变化的态势来看,保留成贤街馆舍对于增进与台湾地区图书馆界的交流合作、拓展两岸之间的文化互动,将是十分有益的举措,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综合以上因素,特此提出保留南京图书馆成贤街馆舍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