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泰州大学是推动泰州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泰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同时又是一座新兴的滨江工业城市,更是一座有着特殊政治意义的城市。近两年,胡总书记多次对泰州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泰州各级干部和全市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把泰州建设得更加美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与智力支撑。但据统计:目前,泰州万人本科人才数还不到3%,低于苏中、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是苏州市的一半。 因此,建立泰州大学,是促进泰州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不断扩大泰州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全面提升泰州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对江苏“四个文明”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建立泰州大学是推进江苏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优化布局结构的需要。 江苏高等教育总体上比较发达,但省内发展并不平衡,总的讲苏南强,苏中、苏北弱。十多年来,江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新组建了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等,使高校结构、学科结构有较大改善,但苏中、苏北改善为大。苏中、苏北总人口为5024.57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68.3%,但至今只有扬州大学、南通大学两所综合性大学。泰州市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人口504万人,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泰州的高等教育总体上还十分薄弱,是全省唯一没有公办本科院校的地级市,唯一没有省属院校的城市,同时,泰州还是全省13个地级市中唯一没有享受到省级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城市,在客观上导致了泰州人力资源引进、利用的高地与人才培养凹地的鲜明落差,也导致泰州在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及以上教育方面难以对周边地区和全省、全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建立泰州大学,有利于克服学科专业设置重复、学校机构小而全的弊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办学规模效益;有利于充分发挥师资队伍整体优势,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满足苏中,带动、幅射苏北,优化全省高校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3.建立泰州大学是促进江苏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的需要。 近几年,江苏在实施教育强省战略过程中,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但是,高等教育规模与人民群众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相比,差距还很大。泰州“儒风之盛、凤冠淮南”,泰州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崇教尚文的优良传统,对教育的需求一直很高。多年来泰州市的基础教育始终名列全省前茅,学生整体素质比较高,每年高考平均分比较高,高分段的学生比例高。2007年,全市高考升学率高达81.88%;2008年,全市高考升学率高达83.1%。但每年绝大多数考生尤其是高分段考生都到外地求学,回来的仅30%左右,而且以大专生居多,优秀后备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建立泰州大学,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25000人以上规模的大学,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将得到明显提高。这对实现我省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实现教育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建立泰州大学是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平衡发展,满足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 地级泰州市建立以来,由于外来人口少、产业结构不平衡等诸多原因,使得泰州市在传统的工业之外,缺少其他相关支柱性产业,特别是城市现代服务业与周边的扬州、南通市相比,严重落后,也使国家和省委政府建立地级泰州市,在短时间内建立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县市协调发展的愿望没有迅速得到实现。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在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方面则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和独特意义,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产业中,“教育产业”与“文化产业”位列其中。据2007年4月期的《社会科学研究》分析,仅高校在校生消费就占到所在城市GDP总量的0.7-0.8%。以此类推,建立泰州大学,按现代服务业投入与产出的1:1规律计算,每年3万余名师生员工最低将为泰州带来2亿多元的直接经济收益和不低于1亿元的间接经济收益,对城市经济发展确实是一股推动力。 5.建立泰州大学是彰显泰州特殊政治意义城市的需要。 泰州是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的家乡,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胡锦涛总书记也多次勉励泰州人民弘扬崇文重教传统,加快泰州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建立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国家元首的家乡一所综合性大学,以提升国际影响力,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例如韩国大佛大学和中国扬州大学缔结为友好学校,就大大提升了这两所学校所在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而这两所大学的所在地则分别是前任韩国总统金磊中和中国前任主席江泽民的家乡。因此,建立泰州大学岢以彰显泰州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特殊地位,也是落实胡总书记批示精神、打造“科学发展先行市”的切实举措。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领导 今年国家教育部高校设置审批的重点在东部地区,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利的条件。为了确保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将筹建泰州大学的论证报告上呈国家教育部,争取在年底前拿到教育部的筹建批文,就需要在6月前后形成筹建泰州大学的论证报告。我们吁请省委、省政府尽快成立泰州大学筹建领导小组,明确专人领导,有序推进。在此基础上,协调省教育厅尽快组织专家考察组,来泰对三所高校进行筹建前的办学情况考察,并形成综合考察报告。 2.加强协调 泰州大学的筹建,除了在外部环境和政治氛围上有别的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外,在软硬件条件上都不占优势,有的甚至还很薄弱,需要省委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偌注更多心血,给予更大支持,否则很难成功。吁请省委、省政府协调省相关部门提出规划,尽快立项,调整人事,进行前期的投入建设等。 3.加强沟通 为了使泰州大学在申办筹建过程中,能抢抓机遇,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和成本,需要加强沟通和联络。在一些高层层面的沟通联络,需要省委、省政府通盘考虑,协调进行,多与国务院、国家教育部等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有步骤、有节奏推进各项筹建工作,创造良好的筹建外部环境。 4.形成合力 泰州大学筹建的大幕已经拉开,相关工作也已正式启动。为了进一步增强筹建合力,吁请省委、省政府责成泰州市委市政府积极为筹建泰州大学创造条件,主要包括制订相关政策,给予政策扶持;加强与省相关部门对接,争取支持并协调处理好相关事宜;对现在三所高校的办学状况给予高度关注,进行必要的经费和物质投入,提升三所高校现有办学的基础性条件。这样,省市政府与三所高校能尽快形成合力,尽快步上筹建泰州大学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