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9-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南京中山植物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其前身为建于1929年的孙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1954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1993年起实行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的双重领导。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该园现为我国四大植物园之一,保存植物达5000种以上,拥有馆藏标本70万份,是一座享誉中外,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科普和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植物园。全园分南北两园,北园以保护、研究、利用我国中、北亚热带植物为重点,建成10个专类园区;南园除开辟多个特色专类园区外,还在前湖之畔建有华东最大的展览温室,室内收集2000余种植物,按照植物的原产地、生态习性以及营造景观需要分为三大区域,在收集保存干旱和暖温带植物物种资源的同时,对外展示多浆植物和热带植物。 据有关学者研究,在野外,成千上万的植物物种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可能面临灭绝的威胁。世界上有1600多个植物园,它们收集并保护了自然界之外最大数量的植物物种。然而,没有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保护就不能成功。因为植物园帮助人们了解植物对日常生活与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帮助人们找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但是,除团体客户、学生、老人、低保户、劳动模范等特殊人群可享受优惠价格外,一位普通参观者要想完整游览一次南京中山植物园南北两园,需付65元门票费。若为本地居民,则需购80元植物园年卡或150元中山陵园风景区年卡方可入园参观。只有儿童、残疾人、离休干部等才可免票游园。据《南京日报》载,中山陵园风景区的外缘地区近期将建十大免费公园,而前湖公园也在此范围之内。但前湖公园分为城墙观赏区和中山植物园南园两个区域。植物园南园的主体建筑为展览温室,由于投资总额达1.5亿元,日常维护费用要自己承担,所以南园温室等场馆仍不能实现免费开放。 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用"率先发展"的要求统领各项工作。2008年初,省文化厅投入1000万,率先在全国提出省级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三大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随后全省上百家文化场馆陆续免费开放,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一行动,不仅得到公众的拥护,也得到中央及相关部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他们希望江苏为全国免费开放创造经验。植物园可视为"植物博览馆",与博物馆属性相近。时至今日,国内大型植物园仅见有偶尔短期免费开放的,如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在今年春节期间对长沙市民免费开放,而长期免费开放的尚未出现。因此,希望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京中山植物园能率先在全国实行长期向公众免费开放。具体建议如下: 一、政府有关部门从资金上对免费开放给予保障。植物园建有展览温室,是集聚异域珍稀植物的基因库和研究实验中心,同时也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向公众展示生物多样性的科普教育场所。无论有否游客,一年四季都要进行温湿度、光照度控制,所需费用相当可观。若因门票费用将众多参观者拒之园外,既造成资源浪费,也对维持正常运转无太大益处。因此政府有必要出资补贴免费开放所需成本和日常运行费用。 二、动员社会力量对免费开放给予资助。政府有关部门可依照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对参与捐助的企业或个人实行减免税优惠。与此同时,采取挂牌等形式,鼓励公众认养珍稀植物。 三、对参观者进行科学管理和积极引导。为防止拥挤,可实行领票参观办法。同时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科普宣传活动,让公众走进植物世界,辨识植物品种,了解栽培知识,最终强化"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环保意识。 总之,希望有关部门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通过免费开放,使南京中山植物园在我国植物保护、研究、科普等方面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