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9-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一、南京过江交通现状 目前,南京有三条过江通道,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过江通道仍然只有南京长江大桥,而南京长江二桥、三桥由于距离主城较远、收费较高,尽管也分流了一部分车辆,但未能彻底解决南京长江大桥车辆拥堵、交通不畅的问题。 尽管南京长江大桥已限制外地蓝牌机动车辆和货车通行,日车流量仍高达约7万辆,远远突破了其3万多辆的饱和通行能力,早已不堪重负,却仍旧承担着南京主要过江通道的重任,车辆拥堵也就成了必然。为了不中断交通,严重陈旧破损的长江大桥不能全封闭维修,路面、伸缩缝、支座等的维修只能通过临时交通管制来进行,2008年6月2日桥孔发生火灾,导致引桥受损严重,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限制车辆通行,进行抢修,对过江通行造成严重影响,更加凸现了南京的过江窘境。 南京长江大桥已成为众所周知、远近闻名的最为拥堵、最为脆弱、出行可靠性最难保障的瓶颈通道。每天过江的市民已产生了"心理障碍",叫苦不迭;急于过江的市民更有"心理恐慌",一筹莫展;对投资客商也形成了"心理门槛",望而却步。 因此,主城过江交通不便的问题仍然是江北新市区发展的最大瓶颈,仍是影响跨江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过江难的真正原因 1、主城过江通道太少,已经建成的长江二桥、三桥和在建的长江四桥、纬七路过江通道都远离主城区,不能有效缓解南京长江大桥的交通压力,不能彻底解决主城过江难的问题。 2、过江收费模式使分流车辆的作用受到限制。目前南京长江大桥供车辆免费通行,而长江二桥和三桥都要向过往车辆收取数额较高的通行费。为了节约出行成本,本市车辆仍然把南京长江大桥作为过江通道的首选,分流车辆效果不明显。 三、建议 加快主城过江通道建设和改变过江交通收费模式,是解决"过江难"问题的当务之急。 1、加快主城过江通道建设 根据南京市规划,未来50年内将有13个道路交通过江通道、4条过江地铁和4条"水上巴士"航线横贯大江南北。在建的纬七路过江隧道将于2009年底通车,在建的长江四桥计划于2013年建成,南京市还把"规划建设纬三路过江通道和抓紧做好地铁三号线、二号线西延的前期工作"做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这些,都让我们看到南京过江通道建设的美好前景和希望,但不能只停留在规划上,关键是要加快实施。上海实施浦东开发,平均每两年建一条过江通道,目前黄浦江已有和将建的过江通道共有27条。 更加至关重要、迫在眉睫的是要尽快开工建设离南京长江大桥最近的纬三路过江通道,争取早日通车,这才是真正能够解决南京长江大桥堵车问题的主城过江通道。同时,规划中的上元门过江通道也应优先于其他过江通道进行规划和尽早开建,这样才能满足南京主城日益增长的过江需要和促进南京跨江发展。 2、改变过江交通收费模式,尽快实行年(次)票制 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城市都已推广实施"年(次)票"制模式,并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开发浦东后,黄浦江上架起一座座大桥,但"一路一桥一还贷"的模式,使得黄浦江上收费站林立,导致浦东发展缓慢。上海最终决定,把所有收费站移到城市外围,打包收取过路过桥费。 南京实行年(次)票制的呼声已有多年,一直认为时机和条件不够成熟,始终未能实行。现在,已到了促进南京跨江发展,解决百姓实际问题的关键时候,建议尽快实行年(次)票制,撤除长江二桥、三桥收费站,纬七路、纬三路过江通道不设收费站,充分利用所有过江通道资源,最大限度分流过江车辆,尽快缓解南京长江大桥严重拥堵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