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代名医荟萃,医学流派纷呈,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史料载录江苏医家愈4150人,著录各种医学专著达3715多部,产生了孟河医派、吴门医派、温病学派等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多门流派。当前,江苏正处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提升的重要发展时期,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于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发扬文化瑰宝意义重大。 我省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如苏州中医院建成了展示吴中医学发展的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常州中医院成立了孟河医学研究所,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了医史博物馆和中药标本馆等等。但由于条件限制,我省中医药文化历史和特色没有得到系统、充分的展示,数量众多的中医药文化产物也没有得到更为妥善地抢救和保护。这与我省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步伐很不协调。进一步挖掘和展示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有必要填补江苏省级医药博物馆的空白。为此建议: 1.增强中医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建立江苏省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库。江苏省历代众多医家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与医药有关的文物、文献、遗迹和传说,是我们现代人学习和研究他们的学术思想和医德风范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应当加以保护。尽管目前张简斋国医医术、梁氏骨科、灵芝文化传承及应用等已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医药类中,但还有更多的江苏医家所留下的如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南通外科、淮安温病医家们的学术思想、传世秘方、文献著作、名家故居等均值得保护。建议建立江苏省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库,逐步制定保护方案。 2.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建设我省中医药博物馆。在制定江苏中医传统文化遗产目录的基础上,广泛征集中医药文物、典籍、资料、标本,建立大型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以展示江苏省中医文化发展历史,使之成为国内一流的中医药文化展示场所、中医药文物收藏中心、中医药文化教育中心和科普基地、中医药对外交流展览基地、中医药信息和最新成果发布中心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中医药大学是我省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唯一高等学府,可以利用该校雄厚的中医药人才资源与学科优势,作为建设省级中医药博物馆的智力基础;可以充分利用该校已有的医史博物馆建设成果;此外,可以依托该校对外交流与合作优势,将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向海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 3. 全面整理我省中医文化资源,完善博物馆功能。我省中医药博物馆功能应包括:(l)中医药文化陈列馆。以中医药文物为展示品,展现中华文明与文化以及中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贡献。展品参以必要的文字、图表,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以史为纲系统展示中医药发展源流、辉煌成就。开辟多媒体自动演示终端,方便参观者进行观摩。(2)中药标本馆。收藏展示历代标本,并将有代表性药物生态环境、药性理论、复方配伍、用药发展历史表现出来。以植物、动物、矿物分类。每类再分若干细目展出。(3)中外交流馆。展现中医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和健康保健方面发挥的作用;世界各国对中医药医、教、研、生产等方面的投入研究成果;世界卫生组织和发达国家与我们之间的中医药交流情况。(4)科普馆。围绕中医药内容,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定期举办科普展览;进行中医现场诊疗,中药材材现场采集,中药的制作等。(5)中药制药工业和中药企业馆。集中展现历史上的中药制药工艺、工业的发展。 (6)中医药信息馆。及时发布各类中医药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 4.系统开展中医文化研究。对中医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学术的专家共同参与,以保障研究工作达到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通过研究,让海内外更多的人了解江苏中医的历史与现状,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江苏省中医药事业和江苏省的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