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位于南京城西,因南唐后主在此筑避署离宫而得名,是南京市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胜区。清凉山高不过百余米,方圆不过4公里,却拥有众多古迹,石头城、驻马坡、南唐宫宛、清凉寺、还阳井、一拂清忠祠、崇正书院、扫叶楼等,从六朝、唐、宋、元、明、清,古迹密度世上罕有,因此清凉山应列为整体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出于经济利益,清凉山公园将公园内的崇正书院、扫叶楼和清凉寺出租给社会上的公司搞创收,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我国有五千年历史,古迹较多,但遭历代旧中国火摧残,又在人们难忘的年代里受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就更要保护这些经历战火和政治运动等侥幸保存下来的古迹,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37位科技人员正是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呼吁保护清凉山古迹,还清凉山原来的面目,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可以缅怀古人的场所。(见附件) 保护南京古迹——清凉圣地 南京是历史文化古都,不久前在此召开国际名城会、足见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六朝时的石城山(秦汉时称石头山、石首山,东吴建石头城后名石城山,南唐后主在此筑避署离宫,故改名为清凉山),是南京市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胜区,西面石头城是东吴建国的发祥地,古时临近长江,南靠秦淮河口,形势险要,是水军与陆军首要军事基地,六朝时是兵家必争之地。城上有城堡、烽火台、兵器库等拱卫都城。东晋时王敦、苏峻的叛乱、刘宋时卢循叛乱、肃梁时候景叛乱,都以重兵拒守、争夺战于石头城下。东南驻马城是诸葛亮与孙权并马论金陵形势之地,诸葛亮叹曰:“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东吴遂迁都至建邺(今南京)。山顶上的夏宫与清凉台是南唐后主李煜的避署宫宛。李煜治国无术,但他是历史上大文学家,他的词作是宋词的前奏。山下的“一拂清忠祠”(现改为凤凰会馆,实为餐厅,摘去了“一拂清忠祠”牌匾,内设15个包间),该祠是北宋刚直廉吏郑便的纪念堂。郑侠,字介夫,号一拂居士,福清人,治平进士,他随父赴任江宁(今南京)住清凉寺求学时,王安石丁忧居江宁故常交往。郑侠中进士任光州司法参军有政绩,后王安石进行变法时欲加以重用,郑不就。变法因急速不周,且熙宁六年、七年两河及陕西大旱,大量灾民流落乞讨,郑监安上门(京城东门)见状绘“流民图”,为使草疏上奏假充军报上呈,怪罪新法造在,神宗见后长吁难眠,次日下旨免行数项新法,责备君臣粉饰太平,王安石乃辞职回江宁。郑侠也以擅发马上银台司而被治罪,忧心国事无私而品行端正的他,屡遭吕惠卿蔡京等迫害,后赦还乡箧中只有一拂,故自号一拂居士(宋只有传)。 清凉山东南面建筑群为明代崇正书院,(曾一度被辟为奇石展馆,现为凤凰会馆所踞,更名为凤凰崇正书院,充作出版社,内设十几间卧室)。崇正书院是明代御史耿天台(字定向)约于1544年创办,特别是他的高材门生焦竑任班长后在书院讲学。该院为儒家学宗王阳明心学派,明代兴盛,虽然不同于庐山白鹿洞书院与长沙岳麓收院学宗宋代朱熹理学派,但同样重要。焦竑(1541~1620)字弱候,号澹园,江苏江宁人。是万历十七年(1589)状元,是南京诸状元中最杰出的一位,当过光宗皇帝老师,科学家后官至宰相的徐光启也是他提拔的学生。(《中国思想家评传》匡亚明主编二百多卷,明代状元列上只有杨慎与焦竑两位大学者)。思想家、文史学家、著名反封建道统的李贽,在任南京刑部郎中时开始与焦竑结交,长达三十五年,李的著作常请他审校。李受迫害死后,焦竑不怕牵连,为李写祭文并出版禁毁的著作。焦竑是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字古音学家、文献考据学家。他是后来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義、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经世致用之学的前奏。 清凉山西侧山坡上是龚贤的扫叶楼。龚贤(1619~1689)年字半斤,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诗人,明亡后在清凉山定居,他曾作自画像,手执扫帚作扫落叶状,因之称扫叶楼。清凉山公园大门为牌坊式三拱门,中门上“清凉山”三字为龚贤所书。 清凉寺中旧有苏东坡舍弥陀像,又有董羽画龙,李后主八分书、李霄远草书合称清寺三绝,今不复存。寺后有南唐古井,名曰“保大泉”,相传寺僧饮此井水,虽老须发不白,故又名“还阳井”。 李白(唐)、刘禹锡(唐)、苏轼(宋)、孔武仲(宋)、余宾硕(清)、萨都剌(元)等都到过清凉山,诗中均提到石头城、清凉山,可见当时清凉山盛名于天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清凉山山高不过百余米,方园不过4公里,有石头城、驻马坡、南唐宫宛、清凉寺、还阳井、一拂清忠祠、崇正书院、扫叶楼等,从六朝、唐、宋、经元、明、清,古迹密集度世上罕有,因此清凉山应列为整体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有五千年历史,是个文明古国,古迹较多,但遭历代战火摧残,又在人们难忘的年代时受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而今又有一些人借着经营创收招牌,肆意践踏古迹。一拂清忠祠与崇正书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复建,至今内部没有历史文化展示、介绍,用古迹吸引游客,不能只搞商业经营开发。经营创收是需要的,可在公园边界开发,但决不能在古迹主体内部开发,这一点应该引起政府和有关单位重视。 文化局与旅游局重视城东的紫金山与夫子庙开发是对的,而城西的石城山同是重要的历史文化名胜,但不作规划与开发。修建虎踞路时把清凉山与鬼脸城劈开,这是错误的施工方案。应该采取既可以通车,又能将清凉山与鬼验城连成一体,可形成清凉山、鬼脸城、秦淮河一条极好的旅游线路。 古迹是珍贵的,是宜宗留给后代人的,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应该加以保护、挖掘、修复。《物权法》执行的今天,决不许少数人利益改变其性质、改建工程或经营开发遭到迁移、缩小甚至是破坏。古迹破坏一个就少一个,经过战火、政治运动等侥幸保存下来的还要去伤害也甚至消灭他,我们的子孙会骂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