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沿海地区是江苏沿海经济带的主体,拥有582公里的海岸线,占全省海岸线的63%,拥有全省75%的滩涂,11%的人口,15%的面积。盐城沿海地区地处省沿海产业带的核心区痊,是亚太(日韩)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点,是我国渤海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对接发展的重要连接点,是江苏沿海开发承南起北的战略支点,是苏北地区新兴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半长极。经过近年的不懈努力,盐城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滨海港作为盐城沿海开发的重要节点,作为全省沿海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坚持把港口建设作为沿海开发的核心和关键,加快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沿海开发进程,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变,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蕴含着蓬勃发展的巨大生机,具备了全面提速的基础条件。 一、滨海港开发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根据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以及江苏沿海港口开发战略研究课题组专家的论证,江苏省的洋口港、滨海港、连云港均具备承建10万吨级以上国际性海港的能力,目前,连云港、洋口港已启动建设。尚未开发的滨海港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建港优势。 一是建港条件十分优势。滨海港深水贴岸。-10米等深线距岸2.0公里;-15米等深线距岸3.95公里(连云港-15m等深线距岸16公里;洋口港-15m等深线距岸12公里),是江苏沿海建设10-15万吨级深水码头的距岸 最近点;滨海港海床平稳、锚地广阔。水下地形平坦,-15米以深水域海床稳定,没有浅滩阻隔,直通大海。35000平方公里海域无暗礁和辐射沙洲;滨海港地质构造稳定。属粉沙淤泥质海岸,水下地质密实,每平方米载重达30吨以上;滨海港气候条件良好。我县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强热带风暴袭击少,港口常年不封冬,年可作业300天以上。 二是环境承载容量大。土地资源丰富。滨海港区陆域是古黄河的冲积型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资源充足,现有12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可直接承载大工业项目,不需要办理用地报批手续,是江苏沿海既有深水大港又有充足工业用地的理想选址。淡水资源充足。本地区属淮河流域下降,主要淡水源除自然降水外,还有江、淮、里下河等水系补充。主要河流有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排水渠、南、中、北八滩渠以及通济河、张家河、通榆运河、中山河和翻身河等,这些河流相互沟通,可引调水量达162平方米3秒,利用河槽调蓄淡水能力可达1.7亿立方米3/年。适合布置大进大出、大用地量、大用水量的能源、钢铁、石化等重化工项目。 三是区位优势突出。海上运输优势。滨海地处废黄河三角洲的前缘,位于盐城市的东北部,濒临黄海,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滨海港至连云港60海里,至上海335海里,至韩国木浦360海里,至日本长崎475海里。陆上交通优势。继沿海高速开通后,我县距连云港和盐城的直线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待省道327开通以后,我县距淮安的距离仅在70公里左右。同时,随着沿海高速和沿海铁路的建成通车,将使沿江经济带和陇兰经济带成为滨海港的间接腹地。滨海港区域可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来发展,滨海县城可作为三个城市的重要节点城市来培植。水上交通优势。滨海港紧依淮河入海水道和苏北灌溉总渠的入海口,通榆运河从南向北贯穿全境。 二、滨海港开发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 (一)开发滨海港可以促进滨海跨越发展,加快盐城沿海开发进程。加快沿海开发、振兴苏北经济是省委、省政府实现"两个率先"、加速全面小康的重大战略举措,2007年召开的全省沿海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面向国际、依托上海、连通长江、服务中西、带动苏北的江苏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新增长极"。盐城是全省面积第一大市、人口第二大市,长期以来,盐城一直处于全省乃至全国沿海的"经济洼地",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把沿海独特的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没有盐城沿海经济的崛起就谈不上江苏沿海经济的腾飞。全省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将在江苏构建起第四增长极,在全省形成"三横一纵"的生产力布局体系,占全省海岸线一半以上的盐城沿海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工业发展带动港口建设,以港口建设促进工业壮大,实现盐城沿海经济的快速崛起。滨海港地处苏北沿海最凸出岸段,是盐城沿海开发的战略节点,也是江苏沿海建设10万吨级以上码头条件最好、投资最省的理想港址。同时,其承载容量大,敌视尖发展能源、石油、造船、炼钢等重工业,它的开发建设不仅可以有力的拉动全县经济,尽快改变我县的发展面貌,同时,也对整个盐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滨海港是做大做强连云港的互补平台。中科院专家毛汉英教授一行在考察研究了盐城、连云港沿海港口后,提出滨海港可与后备资源相对缺乏的连云港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组合推进,不断拓展港口发展空间。2007年5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报送的《专报信息》中指出"连云港港口未来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南翼",建议"将滨海港作为连云港空间向南拓展的首选港区,重点发展能源和重化工等需要大进大出的临港工业。近期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其作为江苏沿江及内陆地区中小钢铁厂向沿海集中转移的承接地"。滨海港的开发建设将成为做大做强连云港港最有力的支撑,将有力助连云港成为国际大港,使其真正确立起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的战略地位。 (三)滨海港区域可以成为有效促进淮河流域经济发展,加快振兴苏北的战略增长极。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介于长江和东陇海线之间,现有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含苏北盐、连、淮、宿地区及安徽、河南部分地区。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但目前发展却比较迟缓。就苏北淮河流域内的滨海、响水、阜宁、楚州、沐阳等县市情况看,是苏北经济洼地中的洼地。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域内没有在沿海地区出现一个具有强力拉动作用的经济增长极。滨海港区域有两大重要的河流在这里入海,一条是苏北灌溉总渠,另一条是淮河入海水道。早在2005年6月份,国家发改委中咨公司专家组组长王树林先生对我国东部沿海考察调研后,在向国家发改委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滨海港是淮河流域最佳出海通道,滨海港的建设将对淮河流域,特别是苏北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2006年,全车政协原副主席、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在考察调研滨海港时进一步指出,淮河入海水道如实施三级航道,滨海港将成为淮河流域重要的出海口岸。目前水利部正在做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研究论证,可望将其改造成三级航道。届时,滨海港开发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拉动效应将辐射至河南、安徽等地区,进一步增强江苏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经贸合作和交流。 三、盐城沿海开发已经具备坚实的开发基础 一是前期基础研究工作富有成效。我县港口开发准备工作从90年代初就已开始,积累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基础数据。2007年以来,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目前,港口开发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到位。一方面,规划编制全面完成。《盐城沿海开发滨海节点规划》、《盐城港滨海港区总体规划》,《滨海港港城总体规划》和《滨海港港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项高起点的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批。另一方面,10万吨级航道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按照盐城市委、市政府去年5月份提出的"要加快建设滨海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的要求,我们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做好港口开发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了32项航道工程专题研究并全部通过专家评审。港口开发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在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工作上给予了有力帮助;国家交通部的主要领导专门听取了滨海港建设的专题汇报,表示积极支持港口建设;滨海港开发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将滨海港建设作为全市沿海开发的重点,主要领导多次专题会办港口开发工作,积极协调解决港口开发的具体问题,对来洽谈投资港口建设的重要客商都全程接待隔同;港口开发工作也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15项上级行政支持性文件获得了部门的批复。《盐城港滨海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已报省发改委待批,近期可获得核准。目前,滨海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项目和施工图纸正在进行设计,2月底前将交付使用,4月底即可开工建设。由江苏国信集团、盐城市交通投资公司、滨海县滨海港投资开发公司三方共同出资组建的"江苏国信滨海港开发有限公司"现已正式挂牌办公,专门负责滨海港航道工程的前期工作。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省道S327是滨海港的疏港公路,也是滨海港开发建设重点推进的基础设施工程,滨海段全长72公里,6月底将全面建成通车。作为沿海风电、火电传输重要通道的500KV盐北开关站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专为滨海港区供电的220KV滨港输变电工程也已开工建设。港区淡水引进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年内将组织实施。 三是临港产生项目储备充足。先后与中海油、中国华电、江苏国信集团、江苏悦达集团、韩国大洲集团、韩国STX集团、美国化学能源公司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LNG利用、火电、航道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并报国家、省有关部门核准。其中任何一个项目的开工建设,都将给滨海港的开发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由韩国大洲集团和江苏悦达集团合作建设的滨海港10万吨级以上造船和船用发动机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开始,可望在6月底前签订投资协议,年内开工建设。 四、开发滨海港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今年,将以沿海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先导,把10万吨级通用码头建设作为港口开发的重点,实行"港口、港区、港城"三港同建,全力加快沿海开发进程。 一是加快推进港口建设。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尽快组织实施10万吨级航道工程。加快建设S327,确保在今年6月份全线通车。在1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的同时,全力抓好滨海港10万吨级通用码头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稳步推进港城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海滨港港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积极组织资金、申请项目,开展港城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拉开港城起步区的建设框架。进一步加大海堤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保护侵蚀性岸线资源。同时,尽快完成500KV盐北开关站、220KV滨海港变电站唛海堤达标工程,全面启动环港公路、港口引淡、港区通讯、沿海供热、供气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是扎实推进临港产业区建设。积极推进重大产业项目,着力跟踪造船、钢铁、火电、炼油、LNG等项目,力争年内有1-2个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港口建设。并开展港区道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五、开发滨海港的有关建议。滨海港具有优越的建港条件和巨大的开发价值,但港口迟迟得不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资金矛盾相对突出。按照国家提出"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港口建设要求,以及港口专家的论证意见,滨海港建设的起步工程为10万吨级以上,起步工程的概算总投资约10亿元。像港口这样的基础设施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仅靠市场和地方的力量自主投入和建设,难度非常大,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完成这项工程建设。二是基础设施不配套。除正在建设的S327公路外,铁路、航运、连接港口与沿海高速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基本停留在立项和规划初期,现有的基础设施与滨海港开发建设的需求仍有差距。尽管在大港口启动建设上有许多困难,我们还是一着不让,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坚持不懈地开发建设滨海港。滨海港开发建设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更需要省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鼎力相助。建议: 一是恳请省市政府对滨海港给予更多的关爱。建议将滨海港开发早日列入省重点港口建设规划,并在政策上鼓励我县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江苏国信集团对滨海港的开发前景非常看好,积极与我县进行合作,成立了江苏国信滨海港开发有限公司,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深入进行,建议积极支持江苏国信集团与我县的合作项目,以加快滨海洪10万吨级航道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更多的支持。省委省政府已经对滨海港的建设给有力的支持,S327公路6月底即将全线通车。但鉴于我县财政比较困难,要建的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很多,投入很大,恳请省市政府帮助早日建设环港公路,将淮滨高速(淮安-滨海港)、滨海港铁路支线尽快立项,同时,帮助向国家水利部门呼吁,将淮河入海水道尽快改造成三级航道;三是建议在我县布局国家和省重大产业项目。苏北的发展需要大型项目的支撑和带动,就港口建设规律来看,没有大项目落户,港口就很难建设,滨海港开发需要通过大型项目来启动。建议省委、省政府在研究制定政策时,把滨海港区域作为大型生产力项目布局的重要地区。把滨海港列入省沿海开发规划的项目盘子,争取国家在能源、石化、电力等一些产业布局上向滨海港倾斜,促进滨海港开发建设早日进入快车道,让滨海港的深水大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滨海港早日成为立足盐城、面向苏北、拉动淮河流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