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噪声以及其他固定噪声源得到治理之后,交通运输和施工噪声扰民问题已日益凸显,特别是汽车噪声污染,受影响人群多,治理难度大。 一、噪音污染的现状 据近年的统计,在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噪声来源中,工业噪声来源比例约占8%-10%;建筑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在5%左右,因施工机械运行噪声较高,施工时间不加控制,近年来扰民现象较频繁;交通噪声影响比例将近30%,因交通工具运行噪声大,又直接向环境辐射,对生活环境干扰最大;社会生活噪声影响面最广,已经达到城市范围47%,是干扰生活环境的主要噪声污染源。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市环保局共接到噪声投诉9483件,占总投诉量的46%,比2004年的近6000件也增长了一半多。 二、噪音的危害 噪音严重影响睡眠的质量,易怒造成疲倦、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噪音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影响健康;另外噪音还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使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情况明显提高;同时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们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急噪、导致条件反射异常,使脑血管张力遭到损害。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在早期能够恢复原状,但时间一久,就会导致病理上的变化,使人产生耳鸣、失眠、记忆力衰退和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噪音对视觉器官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缭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导致胎儿K形甚至流产,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功能受到影响,影响大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大到城市小到农村,噪音已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变! 三、居民噪音污染的解决方案 噪音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并列为三大污染,但是噪音污染却不如后两者那样受到重视,因此要想解决居民的噪音污染问题,尤其是交通主干道两侧的居民的汽车噪音污染问题,政府需从宏观上立法,微观上支撑。营造"天蓝、地绿、水清、城净、居安"的城市环境。 1.宏观--立法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第5条4款规定,在室内进行噪声测量时,室内噪声限值低于所在区域标准值10dB。为了实行此项标准,政府必须立法对城市规划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进行规范管理,立法内容主要为: 1)居于交通干道两侧的住宅、宾馆、医院等在设计上应该安装使用真空玻璃隔音门窗。 2)在规划穿越居住区域的交通干道中,应该考虑为干道两侧的住宅、宾馆、医院等安装使用真空玻璃隔音门窗。 2. 微观--支撑 1)真空玻璃隔音门窗等隔音材料检测程序化。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权威机构进行隔音检测,只有北京市建筑材料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才能得到国际的认可。因此,国家必须在各地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检测机构,为该类产品在环保中的推广使用保驾护航。 2)真空玻璃隔音门窗等隔音材料检测标准化。目前国家虽然已经对各级地区的噪音标准进行了规定,但是对于像真空玻璃隔音门窗这样具体的隔音材料的标准尚未出台,就真空玻璃隔音门窗而言,最起码应该制定行业标准:其隔音指标应该为将因室外噪音产生的室内噪音至少降低35dB。为该类产品的消费者提供保障。 3)真空玻璃隔音门窗等隔音材料开发商品化。由于长期以来,国民对于城市噪音尤其是汽车噪音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的身受其害,因而,自我保护意识尚欠缺,对于隔音材料也知之甚少;再加之,隔音材料的制备安装工艺要求精细,开发成本高,使得真空玻璃隔音门窗等隔音材料商品化受阻。例如,目前国内真空玻璃的制造商仅有北京新立基和南京能珍玻璃两家,其价格每平方米高达600--700元,这就使得部分居民望而却步。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于该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给予资助,对于该类产品的优势给与宣传,例如,在一些环保的公益广告中使用该类产品。使得该类产品的在经济竞争中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