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发布日期:2025-03-25 15:05 来源: 《江苏政协》杂志

  作为省政协委员,肩负着人民的期望与时代赋予的使命,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深感责任重大。她秉持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投身政协各项履职工作,以实干诠释责任,努力成为大运河文化的优秀传播者。

加强理论学习 提升履职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政协“要加强理论武装”,要“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更好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能力本领,转化为高水平履职尽责的工作实践。”郑晶把学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夯实履职尽责的思想政治基础。

  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政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参加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报告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小组第2组和第8组2024年第三季度学习座谈会,加入“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等读书群,撰写学习心得6篇,重点发言1次。此外,她还列席省文旅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加周末学堂等各类专题培训,不断强化理论武装。

  作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郑晶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注重常态化组织开展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全年组织开展中运博支委会理论学习20次,为全体党员讲授专题党课1次。通过持续不断学习,她的理论视野进一步拓宽,学习成效进一步深化,为高质量履职打下坚实基础。

深耕本职工作 助力文旅发展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坚守传承和弘扬大运河文化的使命。为完成这一神圣使命,郑晶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奋勇拼搏、开拓创新,一年来共接待线下观众超450万人次,线上曝光量达4.4亿人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年度全球文化遗产利用最佳案例等十余项重要荣誉。

  在展览供给方面,郑晶与同事们共同谋划“运河城市”“文化遗产”等临展体系,全年推出“梦华东京——北宋开封城”等19个线上线下临展,其中“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成功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社会各界对中运博展览的关注度极高,2024年前三季度在“中博热搜榜”均获得“全国热门博物馆专题馆”第一,被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人民日报》等报道30余次,进一步扩大了运河文化影响力。

  在做好展陈的同时,郑晶丰富文创产品开发品类,着力把中运博打造成为兼顾体验、创造、休闲、消费的新型博物馆,让文化“可观”“可食”“可感”,真正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全年中运博所有业态总营业额超1亿元。

  在科学研究方面,郑晶带头申请、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完成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重大委托项目申报工作,开展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资源大数据建模与数据库建设”课题等;带队深入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出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内博物馆发展报告》,积极与业内专家、学术机构、兄弟博物馆开展学习交流,切实把研究成果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进一步提升大运河文化的科研水平。

积极参政议政 认真履行职责

  郑晶积极参加省政协举办的调研视察、专题议政等活动,认真履行职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文旅发展与大运河建设是郑晶重点关注的议题。2023年,她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联组会上作题为《以生态绿色文旅为实现载体,助推美丽江苏建设提出建议》的发言,从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人居环境改善、优化“两廊两带两区”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以生态绿色文旅展现水韵江苏之美的实现路径。

  结合业务特点及深入调研,2024年,郑晶撰写并提交“关于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领衔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提案”,针对进一步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提出建议,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深化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提高文化产品供给和传播效能,强化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抓好申遗十周年契机,奠定江苏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龙头地位。提案提出后,郑晶与省文旅厅、扬州市政府多次沟通,共同探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可行性方案,为把我省打造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先进省份而努力。

  作为文博工作者,郑晶还关注革命文物的保护问题。根据我省基层革命文物保护现状,她提交“关于健全基层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加强革命文物保护队伍的提案”,建议在徐州、泰州、盐城、常州等设区市文旅部门增设革命文物处,进一步健全基层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强化革命文物保护队伍。

结合工作实际 切实服务为民

  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委员提出的“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和“在界别群众中多做雪中送炭、扶贫济困的工作,多做春风化雨、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等重要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郑晶立足文博工作,深入基层,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中运博在节假日期间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围绕“文博热”导致观众“预约难”的实际问题,郑晶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寻求解决问题方案。

  一方面,她组织成立“预约难”专班持续打击“黄牛”,联合公安、网信、市监等部门共同开展“黄牛”整治行动,加强后台技术干预等保障公众权益。根据调研结果与实践经验,她撰写并提交“关于整治‘黄牛’票务市场,营造更加健康的文化旅游环境的提案”,建议联合执法部门,从法律上对倒卖行为严加惩治,从技术上及时封堵抢票漏洞,很快得到省文旅厅回应。

  另一方面,落实省文旅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在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期间延时开放至21:00,在暑期延时开放至18:00;在5·18国际博物馆日、6·16馆庆日等特殊纪念日期间,重点打造“博物馆之夜”、大运河主题相关的品牌特色夜游项目,配套非遗展演、沉浸式游览、情景演艺等多元化夜间文旅消费场景,丰富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不仅如此,中运博还联合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牵头举办“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已开展盐城、邳州、连云港、南通四站活动,吸引线下观众超50万人次,切实有效缓解群众“预约难”问题。

  感悟思想伟力,吹响启程号角。郑晶表示,2025年将继续深耕本职工作,努力提高履职水平,积极创建大运河文化传承最佳实践地,把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与美丽江苏建设结合,彰显江苏文脉特质,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