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芝,省政协委员、徐州幸福园普惠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老之星,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先后三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从事养老事业14载,周长芝创办了5家养老机构,照护1000余位老人,帮扶1万余人次老弱病残者,为养老事业发展付出了青春、付出了汗水,收获了赞美,播种了爱的希望。周长芝说:“做好养老事业就是我的中国梦!我要为祖国的养老事业奉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给更多老人一个温暖的‘家’,让‘老有所养’像阳光普照惠及更多老人。”
老人们心中的“亲闺女”
86岁的张阿姨唯一的儿子在国外,她进养老院时已是胆囊癌晚期,经常痛得趴在床上直咬牙。周长芝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经常陪她聊天,给她讲开心的事,为她炖鸡汤、鱼汤,变着花样让她多吃一点。然而死亡终究不可回避。张阿姨生命的最后时期,儿子还是没能赶来。周长芝提前为老人买了寿衣,静静地陪伴。临走的最后时刻,老人一直拉着周长芝的手,喊着“好闺女……”张阿姨的后事只有周长芝一个人跑前跑后,办各种手续。当大家知道她是养老院院长时,都唏嘘赞叹不已。
89岁的潘大叔脑梗后遗症致半身不遂8年,孤身一人无儿无女,每当看到其他老人子女来探望,围在一起说说笑笑,他总是孤零零躲在一旁,偷偷抹眼泪。周长芝看到后很心酸,便握着他的手说:“潘大叔,我就是您的女儿,您放心,我为您养老送终。”
除了生死离别,养老院里更多的是温馨和感动。88岁的李大爷因脑梗瘫痪在床,医院多次下病危通知,儿女们也不抱希望,送父亲到养老院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周长芝和伙伴们精心呵护,全力照顾李大爷。日复一日,李大爷气色好了很多,脸上也有了笑容。看到这种情况,李大爷的儿子给养老院送来一面锦旗“不是闺女胜似女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83岁的朱阿姨患老年痴呆,顿顿饭要喂,夜里要有人搂着才能入睡。周长芝便和员工轮流值班,像哄孩子一样陪她入睡。朱阿姨的儿子看到母亲被照顾得这么好,又把103岁的姥姥也送了过来。
在周长芝的养老院里,有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失去行走能力的翟师傅,有失能失智的69岁戚姐,有双目失明的73岁蔡师傅,有脑梗瘫痪卧床19年的86岁郑阿姨,有双目失明瘫痪多年的99岁冯阿姨……
朝霞换得夕阳红
为了更好落实政协委员“服务为民”,周长芝自学了老年人心理学、营养学、健康养生学,总结老年人心理沟通模式,推广老年人抚慰法。在学习会上,周长芝定期为老人作健康讲座,带领老人学习《手部按摩除百病》《活到100岁》《彭祖养生经》等健康养生书籍,“动脑又动手,身体才会好”是周长芝经常对老人们说的健康口诀。为了做通老人们的思想工作,周长芝还经常编一些顺口溜教给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老人。
随着入住老人多起来,为了让老人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周长芝苦思冥想,为老人们量身定制“讲究卫生好老人”“助人为乐好老人”“团结友爱好老人”“心胸开阔好老人”“吃得好、睡得好、聊得好、卫生好、助人为乐做得好”等五好老人评选活动,定期评选并予以奖励。
考虑到有些刚住进养老院的老人会念叨子女,周长芝设置了“心胸开阔好老人”奖。有位老人四个儿子工作都很繁忙,老人住在养老院郁郁寡欢,总想要孩子们守在她周围。周长芝便开导她:“老人有老人的事,孩子有孩子的事,老人在养老院安享晚年,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工作。”
“行动方便的老人只要能帮助卧床的,就是‘助人为乐好老人’。吃得好、睡得好、聊得好、卫生好、团结好,就是咱们的‘五好老人’……”
当一张张奖状、一个个奖品送到老人手中,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俺这不是养老院,是幸福大家庭!”有的老人高兴地让子女把奖状拿回家,给孙子孙女看“爷爷奶奶拿的奖状”。
让“老有所养”成为美好事业
养老工作需要发自内心的热爱,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用爱心、责任心关爱每一位老人。周长芝在养老院创新成立管委会,鼓励有能力的入住老人协助工作人员管理其他老人的事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并把老人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上来。
为及时把握先进养老理念、做好养老人才的培养和聘用,周长芝与徐州医科大学、徐州技术学院、徐州开放大学、徐州幼师学校、徐州一院、徐州三院、老年康复医院、矿山医院等多家高校、医院建立合作,开展校企联合、院企联合,为老年人卫生健康、定期体检、疾病救治提供保障。全新构建“医、康、养、护、防、育”六位一体综合体,让高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慢性病老人、安宁护理老人们养老有质量、养老有尊严、养老有幸福。
为营造全社会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周长芝在广泛联系界别群众的同时,注重推动养老院与驻徐部队结成共建单位;与学校开展“爱心天使”活动,播撒爱的种子;在社会发起“爱心温暖”大行动;每年组织多场到街道、社区、养老院的“送歌舞献爱心欢乐老人行”系列文艺演出。
每到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日子,周长芝和她的团队都会带老人们到大龙湖、金龙湖、潘安湖等旅游,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每当春节、元宵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在周长芝多方联系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老年大学等的爱心人士为老人们送温暖、送欢乐、送节目、送服务。
周长芝把养老院办成传扬中华孝文化、传扬中华美德新风的爱心基地,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关爱老人、孝老爱亲,感召更多人成为“百善孝为先”的践行者、传承者和发扬者。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苏广电总台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周长芝的感人事迹。
2022年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前,新华社拍摄专题片《向往》,以周长芝的养老院为例,向全国观众展现了老年人和养老服务工作者对未来的向往,展示了我省老年人和养老服务工作者的形象。
2023年省两会期间,周长芝提交了“关于多角度实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的提案”,得到了省民政厅、省卫健委、省人社厅的认真办理和落实。
在养老事业上的深耕,让周长芝肩上的担子更重。这些年,她担任过徐州大、中、小学校道德讲堂老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守护夕阳特邀嘉宾;省美德基金会副理事长……为了更广泛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社会正能量,周长芝深入全国各地党政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作报告300余场。
2024年省两会上,周长芝在提案中呼吁全社会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工作,广泛为老年人办实事、献爱心,组织开展节日走访慰问养老院送温暖等活动,热心为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她说:“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共同守护好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让‘老有所养’惠泽每一位长者。”
周长芝说,通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她在凌晨完成了“关于加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准备在2025年省两会上提交。“我想成立一个周长芝养老委员工作室,把政协委员中的养老从业者汇聚起来,争取在政协平台上,为养老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周长芝一直以来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