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22-01-20 21:45

曹丽虹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发言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江苏种质资源极为丰富,新中国成立后,我省开展过三次大规模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工作,共收集地方种质资源6000余份,建成一批种质资源保藏设施,编目保存种质资源6.8万余份。目前拥有持证种业企业138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销售额亿元以上农作物种业企业10家,国家级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企业6家,中国种业50强企业7家。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足,保护范围不够全面,许多优异资源游离在保护系统之外,部分种质资源的保护体系尚未建立,种质资源的遗传稳定性、完整性存在较大风险。种质资源被各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分散保存,缺乏统一登记编目、规范管理。保存方式较落后,以异位保存为主,主要采取低温种质库和种质种植圃两种形式,使用超低温保存、DNA库等现代保存方式力度不足。

  二是种质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鉴定评价机制不健全,部分仍停留在眼看、尺量、嘴尝等感官层面,缺乏科学性、精准性和对优异基因的深度挖掘,致使许多优异种质“深藏闺中”、未被充分利用。人才队伍不稳定,尚未建立跨区域、多学科联合的研究团队,种质资源征集尚未应征尽征、共享利用。

  三是种业创新竞争优势不明显。品种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育种理念、方法、装备均偏重对品种的简单改造,创新突破惰性较强,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品种结构有待优化,审定品种数量多、突破性品种少,高产品种多、绿色优质品种少,传统品种多、特色品种少。种企竞争力有待提高,全省知名种子龙头企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经营领域窄,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为此建议:

  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力度。设立种质资源保护专项,支持长期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保护工作,建立长三角种质资源创新联盟,发挥区域优势,强化区域特色促进种子企业和科教单位深度合作,支持建立种质资源综合基因库,构建种质资源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平台,实现种质资源向遗传资源的转化,规模化发掘满足现代育种目标的绿色、优异新种质。

  二、提高种质资源有效利用率。设立新基因发掘计划,增加对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和深度评价力度,坚持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研发同步推进,集中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和核心技术瓶颈;充分利用“江苏科技改革三十条”政策,在奖励机制、权益分配等方面支持种质资源主动服务市场、产业和发展。创建引导机制,完善相关从业人员的科研绩效考核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种质资源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三、构建种业自主可控的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的引领作用,开展育种理论、通用技术等基础研究,推动分子育种等新技术的实践应用,创制具有高抗、高质、高产性能的绿色、突破性育种新材料;进一步强化种子企业在种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企紧密结合的商业育种体系。加强种质资源发掘、分子育种检测、商业化育种、新品种测试等4个平台建设,推进以优势学科群团队为主体、种业基础性研究单位为主导、相关单位优势团队为成员的种业理论与技术创新平台构建;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聚焦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攻坚突破,不断增强种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我省种业在国际种业中的领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