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22-01-20 21:45

 

谢泰峰委员发言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共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一是体量大、全国占比高。“十三五”末,江苏制造业增加值达3.5万亿元,规模约占全国1/8,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3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8个百分点。二是结构优、产业聚集度好。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江苏占据23席,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行榜江苏13个设区市全部上榜,6个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中胜出、数量全国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37.8%和46.5%。三是后劲足、骨干企业多。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企业两化融合指数达63.2,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48家,超千亿元企业1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38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为285家、1998家。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省内制造业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优质金融需求,全省银行机构通过创新产品服务、倾斜信贷资源等方式支持江苏制造业发展,着力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但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金融保障体系、金融供给侧服务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占比较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融资支持还不到位。金融和产业政策实施缺乏协同,服务不够精准,缺乏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针对上述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完善适应制造业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根据企业生命周期,提供“贷+债+股+代+租+顾”六位一体全口径金融服务,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开展股权、债券融资,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信息中介和配套托管作用,配合政府部门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撬动金融资源、社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产业聚集。

  二、探索成立制造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加强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适配性。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制造业资源丰富、产业集聚区设立制造业金融服务中心,在信贷规模、贷款利率、负债业务等方面加大对制造业金融服务中心的倾斜力度,并适度给予专营机构客户准入、一定额度的风险限额核定及单笔信贷业务审批权限,优先保障中心牵头服务的优质制造业客户的信贷需求,提高市场响应效率,为企业提供专业性、一站式、综合化金融服务。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快“科创中心+科技支行”建设,以专营机构为主要载体和前沿阵地,加强科创金融“政产学研”联盟建设,细化深化对高新技术行业的研究。

  三、完善政银企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政策合力。建立人行、银保监、发改、工信、财政等跨部门沟通协商机制,加强金融、产业、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精准指导金融机构改进完善制造业发展金融服务,助推制造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加强政银企交流合作,在深化金融机构与制造业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合作的基础上,鼓励各级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优质制造业项目信息库,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对接主管部门推荐的优质制造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