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委员活动
发布日期:2007-11-23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各位委员:

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拟定于 2008年1月下旬举行,会议期间举行委员大会发言。现将发言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发言主题

    政协全体会议大会发言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也是体现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多年来,政协委员的大会发言都因其建言坦直、献策可行而为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次大会发言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作为发言重点,为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奋斗目标、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建言献策。

二、发言形式

    大会发言分为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可以以委员个人、委员联名、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界别、专门委员会的名义提交。凡提交发言稿而未安排口头发言的,作为书面发言材料印发全体委员交流。

三、发言要求

    请各位委员接到通知后,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准备大会发言材料。发言材料力求主题突出、文风朴实、文字精练、言之有物,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在2000字左右为宜。提交发言材料要注明发言人姓名、工作单位、主要职务、界别、党派及联系电话;以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界别、专门委员会名义或委员联名提交发言的,应注明宣读人。

次大会发言材料的截止收稿时间为200712月底。请将提交的大会发言材料在截止时间前,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省政协办公厅联络处。

电子信箱:zxllc@jszx. gov. cn

通讯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68-1号江苏省政协办公厅联络处(邮编:210024)

联 系 人:黄华业、董湘荣、李伟刚、王兆俊

联系电话:025—83273218、83273243、83273242

传    真:025—83393672

附:大会发言参考选题  

     江苏省政协办公厅

       2007年11月15日

 

附:

 

大会发言参考选题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江苏。

2.      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促进更多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5.      进一步促进我省苏南优化产业结构,走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6.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      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

8.      充分发挥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

9.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0. 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1. 构建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我省粮食安全。

12. 加强我省沿海产业带建设,加快沿海地区工业化进程。

13. 抓住机遇,积极推进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

14. 大力支持苏北加速振兴,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15. 加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6. 合理引导社会投资,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17. 实施分类指导,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全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18.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19. 促进我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20.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力争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1. 促进我省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22. 加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环保投资机制,激活环保优先的市场动力。

24. 注重利用国际资源,积极探索建立稳定可靠的国际资源供给基地和供给渠道。

25. 从源头减少污染,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26. 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依法保护好长江水资源和生态安全。

27.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28.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9.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长三角发展与合作的建议。

30.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我省国土开发格局。

31. 强化沿海城镇带规划的实施管理,促进我省沿海又好又快发展。

32. 积极引导民营经济走科学发展之路。

33.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4.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35.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动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健康发展。

3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37. 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构建江苏发展新优势。

38. 推进“三化”建设,努力实现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消耗排放显著降低、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39.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40. 适应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求,培养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

41. 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国际化,提高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42.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43.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44. 完善我省财政机制,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45.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46.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47. 完善和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增强农村经济竞争力。

48. 加强农村金融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信贷支农的政策扶持体系。

49.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50.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51. 借助开放型经济优势,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增强江苏的综合竞争力。

52. 继续扩大利用外资总量,更加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53. 探索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的新办法、新举措,努力建设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法治江苏、平安江苏。

54.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中的作用。

55. 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56. 加强对权力行使全过程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57.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58.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59.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60.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61. 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62.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3. 高举大团结、大联合旗帜,不断促进我国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64. 努力完善政治协商程序,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

65. 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66. 更加注重文化建设,提高江苏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67.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加速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68.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69.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70.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71.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72. 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7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74.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为江苏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服务。

75. 进一步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76. 重视优质教育和城乡与区域文化均衡协调发展。

77. 充分发挥江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积极引导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78. 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79.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新期待,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80. 坚持富民优先,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81. 完善社会保障,着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82.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83.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平安江苏的创建成果。

84. 统筹兼顾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努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85.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

86.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87.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

88.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

89.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90. 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与保险制度,完善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91.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92. 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93. 继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

94. 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95. 进一步做好我省沿海滩涂养殖安全生产工作。

96. 加强我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建立和谐社会的安全网。

97. 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进一步改善全省安全生产状况。

98. 发挥我省慈善事业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99. 加强我省的基础体育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100.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我省残疾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