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读书 / 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读书 / 读书心得
发布日期:2025-08-14 16:18

王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30多年来,马庄村党组织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锚定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以文化人,化风成俗,着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引人瞩目的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经验”。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马庄时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马庄村精神文明建设多年来搞得红红火火,关键在于有一个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基层党组织。30多年来,马庄村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党建工作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把每一名党员锻造成了一面面鲜红的旗帜,为推动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新时代,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实现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作为领导者、发动者和指挥者的作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激发出来,引导更多的农民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

  牢牢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这一辩证关系。马庄村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入手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活动中提升文明素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黏合剂”“润滑油”,形成了“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富民”发展思路,农民乐团演奏出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马庄香包缝出了农民的致富经,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塑造了奋发向上的马庄精神,还创造了文化、旅游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振兴了村级经济,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农民精神风貌,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巨大动力。马庄的经验启示我们,要深刻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准确把握做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和目标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把精神文明建设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推动两个文明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全力打造传承发展农耕文明这一鲜明特质。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发展和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马庄村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推动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在“塑形”的同时不忘“铸魂”,建设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设施,修建集非遗展演、特产采购、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马庄印象”一条街,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马庄特色的农文旅品牌,传承创新丰富的乡土文化,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让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有根有魂的现代化,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出独特魅力和风采,持续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的“精气神”。

  坚定践行服务为民这一价值追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体现为民利民惠民的工作导向。马庄村把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要求,与帮助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与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有机结合,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把思想、道德、观念等教育内容融入乡村治理、新文明实践、为民办实事等有形载体之中,使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具体化、实在化,在百姓心头扎根,实现农民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奏响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新的征程,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不能泛泛地就精神文明建设抓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提高素养与满足需求结合起来,实现育民与惠民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奋力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章。

  (作者系徐州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