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读书 / 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读书 / 读书心得
发布日期:2023-08-02 15:21

林 康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要求江苏“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江苏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沿阵地,有条件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支撑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明确要求江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苏考察时,要求江苏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围绕这一根本遵循,我们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广泛开展实地调研,听取意见建议,起草了五年行动方案。结合江苏实际,主要汇报三点学习体会。

  一、扛起前沿阵地应有担当,深化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认识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乱局背景下提出的,是大国博弈的必然选择。要求江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既是对江苏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意味着我们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更早,必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有更深刻的理解,找准江苏作为前沿阵地的战略定位,为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示范。

  (一)新发展格局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主动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大国经济的特征和优势,就在于以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我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是全球规模巨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拥有强大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完全有基础有能力以强大内需支撑高质量发展。从江苏来讲,我省经济总量占全国10%以上,实体经济发达、产业体系完整,制造业规模占到全国13.7%,是国内众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二,投资规模全国领先,供给和需求两端动力强劲、韧性十足,有责任有条件在促进国内大循环畅通中发挥前沿阵地作用。

  (二)新发展格局不是自我封闭单循环,而是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离开国际循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当前外需不足、外贸下行,国际大循环比较困难,构建新发格局不是退出国际市场,而是以双循环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也不是搞自我封闭单循环,而是要依托内需大市场优势,塑造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进而充分利用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从江苏来讲,我省外贸总额占全国1/8以上,新时代十年累计吸收外资占到全国的18%左右,世界500强有392家投资江苏,更多国际高端资源要素向江苏集聚。作为一个开放大省,江苏既是双循环格局中的重要通道和有力支点,也是“一带一路”交汇点,要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更好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新发展格局不是短期应急之举,而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重要能源资源供应安全、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等问题凸显。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深刻变化的内部发展条件,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不断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更好发挥我国的“大国优势”,使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把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主动权。从江苏来讲,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卡点瓶颈亟待加力突破解决,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转型压力,只有牢牢把握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招“先手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在发展中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畅通循环,奋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二、把握三个作用深刻内涵,明确江苏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使命任务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走在前,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项长期任务,三大作用彼此关联、相互促进、各有侧重,不是一般性要求,必须全方位理解把握。

  (一)发挥枢纽作用,就是要用好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打造更多高端的开放通道和平台,促进各类要素在江苏高效集聚、流动配置。要一体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化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推进以连云港为桥头堡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发展区建设,畅通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在辐射带动中西部发展上走在前。要率先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探路先行,打造更多更高端的开放通道和平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更高水平融入国际循环上走在前。要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统筹优化国内外布局,培育一批整合全球资源和创新要素的本土跨国公司,留住中高端产业,推动配套产业、富余产能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以及核心关键环节控制力,在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上走在前。

  (二)发挥支撑作用,就是要紧扣高水平自立自强这个本质特征,勇攀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峰,为我国发展不再受制于人担负重任。要强化区域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畅通“产学研用”通道,构筑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上走在前。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提升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进一步提高“江苏制造”的全球份额,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上走在前。要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新兴数字产业,持续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支持企业“智改数转”,在数字经济发展上走在前。

  (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就是要增强改革根本动力,率先推进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为全国面上提供更多改革经验、作出示范引领。要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和人文“五个环境”建设,持续巩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建设成效,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走在前。要率先探索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上走在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率先推进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最大担当,在深入践行“四敢”精神上走在前。

  结合江苏实际,重点是加快“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保证极端情况下国民经济能够正常运行,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不能简单化地以“国内大循环”比重提升作为衡量标准,打造以我为主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新格局。2022年我国出口规模相当于国内消费品市场的54.5%,出口全部转向国内市场,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同时我国的进口以科技产品、能源为主,对众多行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是保障诸多行业和产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比如,苏州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服务好外资企业、留住外资企业,不是简单地提高国内大循环。

  三、围绕有限目标聚力攻坚,在探索有效路径中展现江苏更大作为

  近年来,全省上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共识不断凝聚,发展基础持续夯实。但与此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内需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卡脖子”问题制约依然明显,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需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待加强,双循环协调共进的难度有所加大,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多作为。

  (一)着力提振投资消费需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支持制造业民间投资转型升级,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投资力度,支持民营资本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持续完善居民长效增收机制,强化重点群体支持帮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支持南京、苏州、徐州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探索推进地方特色消费场景建设,稳定大宗商品消费,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提高居民消费边际倾向。

  (二)加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积极争创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南京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立鼓励龙头企业长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机制,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模式,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1650”产业体系培育机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构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推动更多集群纳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争创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产业焕新工程,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未来网络通信、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等领域打造若干未来产业先导区。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和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数字产业集聚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四)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出台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更高水平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意见,以功能区布局探索省域内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新路子,全面建立与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实施相适应的区域治理长效机制。以省域为单元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将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成为全国重要改革品牌。积极争取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增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深化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积极构建“公铁水空”立体交通格局,部省共建全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持续完善“1+5+13+N”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塑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争创第二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积极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健全江苏产权交易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好流动型开放与制度型开放的关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强化对外开放高端平台建设,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更多先行先试,支持境内外合作园区发展壮大,加强自贸试验区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平台联动改革、联动开放、联动创新,大力培育保税维修、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开放第五航权,加强江海联运、水运江苏建设,提升连云港港、太仓港发展能级,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七)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加强能源产供销储体系建设,扎实做好迎峰度冬、迎峰度夏等关键节点能源供应保障工作。防范金融、房地产、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防止各类风险叠加碰头,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建立健全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维护对外投资贸易安全。提升精准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快布局国家医学中心、区域性医疗中心。持续优化应急能力体系建设,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作者系省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