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读书 / 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读书 / 读书心得
发布日期:2022-05-19 18:39

邢光龙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在伟大的战略决战中,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我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其独特的战略战术、辉煌的战绩战史,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典范。淮海战役蕴含丰富的宝贵精神财富。挖掘淮海战役精神的深刻内涵、时代价值,对传承弘扬淮海战役精神,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淮海战役为全国解放奠定胜利基础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中原两支野战军和华中、中原两军区,以及晋冀鲁豫军区的部分部队共约60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对总兵力近80万国民党军主力和精锐部队发起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大决战。1948年9月济南战役临近结束时,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即向中央军委提出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主张进攻并歼灭淮阴、淮安和海州、连云港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为夺取徐州创造条件。中央军委采纳这一建议,发出指示:淮海战役为南线空前大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任书记,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11月6日至22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战斗主要在江苏邳州碾庄一带进行,主要任务是歼灭敌黄百韬兵团。解放军以一半兵力用于阻断和打击前来救援黄兵团的敌军,同时对黄兵团进行分割包围。6日,战斗打响,黄兵团企图夺路西逃。中共秘密党员、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万人突然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华野主力立刻穿越该部防区,迅速切断正向徐州靠拢的黄兵团退路。黄兵团只得折回碾庄,被压缩在纵横不到十公里的包围圈内,到22日全部被歼,兵团司令官黄百韬毙命。此后,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密切配合,在安徽濉溪县双堆集地区和河南永城县陈官庄地区分别进行了淮海战役的第二、第三阶段作战,全歼国民党军4个兵团,生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和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击毙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1949年1月10日,历经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取得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战役期间,人民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的有力支援,奋勇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地带南京、上海直接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铁拳面前,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淮海战役精神的深刻内涵 

  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战役,歼灭了国民党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兵力,赢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淮海战役中所彰显的“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1.听党指挥。淮海战役规模空前,关系到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全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科学运筹是取得胜利的根本。在战役中,为统一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前方和后方地方党组织,以及苏鲁豫皖军政军民的组织协调,首次成立了战役总前委,实现了党的统一领导。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坚决服从党中央、总前委的命令,体现了听党指挥政治自觉、忠诫可靠的精神品质。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总前委的统一指挥调度下,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充分发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了整体作战的强大威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听党指挥、忠诚可靠的政治担当和革命豪情。 

  2.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胜利的源泉。民心所向是战役胜利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题词称赞,这是“人民的胜利”。在战役中,解放区人民从翻身解放的亲身经历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作出了跟着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选择。为了革命胜利,543万解放区民工不怕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卷。当时的淮海大地,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最后的一粒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战争,小车推出来的胜利,这就是说明了人民选择,人民选择共产党,都站在共产党这一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3.团结协同。淮海战役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相比,最突出的特性是我军历史上首次多军种、大规模战略协同作战,军事力量涉及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以及华东、中原、晋冀鲁豫等军区部队。60万的部队,虽然隶属不同指挥机构,但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总前委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与国民党军队形成强烈对比。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只要歼灭了敌人南线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可以取得全国胜利,这个代价是值得的”。为了夺取战役全局胜利,敢于牺牲自己,与淮海战役中的国民党军队形成强烈对比。这种顾全大局、团结一致的革命精神,对战役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4.决战决胜。淮海战役是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战略决战,对夺取全国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淮海战役的胜利,突出展示了我最高统帅部和前线指战员与敌人决战决胜的坚定信念。在淮海战役的各阶段,毛泽东等党的领导同志审时度势,根据前线指挥员的建议,临机决断,及时明确作战目标、作战任务、作战原则。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等参战部队坚决执行中央军委、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指示、命令,与敌人顽强拼搏、殊死决战,是淮海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关键原因。在战役中,面对敌众我寡的力量对比和“夹生饭”的战役态势,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将帅和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始终抱定一往无前、敢打必胜、与敌人决战到底的信念信心,化不利为有利,化劣势为优势,创造战争史上“60万战胜80万”的战争奇迹。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淮海战役精神的时代价值 

  淮海战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不仅是我们党和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鼓舞和激励我们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1.淮海战役精神启迪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推动全党上下团结一心、协同合作,不断将党的事业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淮海战役中党的领导具有全面性、全局性、权威性、预见性和统筹协调性的显著特点。华野文工团在淮海战役首战告捷后创作的《捷报!捷报!歼灭了黄百韬!》这首战地歌曲中唱到:“这一仗打得实在好,……无论是主攻部队,牵制部队,阻击部队,友邻部队,全军上下,万众一心,协同作战,人人都立下大功劳!”可以说,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是党总揽全局、统筹谋略的结果,也是所有参战部队听党指挥,服从大局,协调一致的结果。这其中,党的领导是关键。 

  伟大的事业必须有一个伟大的政党来领导。淮海战役胜利只是党的百年历程中,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范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践证明,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淮海战役精神启迪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在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中,“人心”二字,成了频繁出现于毛泽东讲话中的一个大词。全面内战一爆发,他便告诫全党:“打起仗来,人心如不属我,我就输了。教育人民历来是我们党的任务,要一直坚持下去。”1948年11月27口,毛泽东以刘伯承、陈毅的名义,在为新华广播电台写的致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中说:“打仗的胜败,不决定于武器,而决定于人心。”准海战役的胜利深刻说明,它是在遵循和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逻辑下,而取得的一场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信任和支持的伟大胜利。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已经擘画,但前进道路仍然曲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仍很艰巨而繁重。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永葆党的生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3.淮海战役精神启迪我们:高扬理想信念旗帜,勇于担当,敢于胜利,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72年前,敢不敢同敌人强大的精锐兵团进行决战,敢不敢夺取更大的胜利,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前的一个挑战。淮海战役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它以压倒一切的决心和勇气,用隆隆的炮声,对这个挑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勇于决战决胜,这是一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高尚情怀,一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迈气概。 

  理想信念是前行的灯塔,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只要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党就具有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前行的方向更加明确,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更加充满动力。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具备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积极作为的政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并郑重告诫全党:“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党的十九大向全党号召:“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做到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作者系省政协科技委员会委员,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