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发布日期:2016-12-02 14:13 来源: 本站原创

  

 

各位省政协委员,住苏全国政协委员,各设区市政协:
    江苏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拟于2017年2月上旬在南京召开,会期4天半。为做好召开会议的准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提案
    (一)提案选题
    1.提案应符合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基本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我省“两聚一高”主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有价值、有份量的意见和建议。
    2.选题不宜宽泛,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知情明政的基础上,坚持一事一案,实事求是,简明扼要,做到案由清楚、建议具体,所提建议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提案提出
    1.省政协委员可以个人名义或者联名方式提出提案,也可以界别、小组或者联组名义提出提案;参加省政协的各党派、人民团体可以本党派、团体名义提出提案;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可以本专门委员会名义提出提案。
    2.委员联名提出提案,发起人作为第一提案人,署名列于首位,其他附议的委员应在了解和同意提案内容的基础上署名。以界别、小组或者联组名义提出提案,须由召集人署名。以党派、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名义提出提案,须由该组织署名。
    3.提案经审查不符合立案要求的,将作为委员来信或其他方式处理。
    (三)提案提交
    请尽可能在会前提交提案,提交方式及有关事项如下:
    1.登录“江苏政协”网(www.jszx.gov.cn),在首页点击“委员办公平台”,进入“提案管理”栏目,在撰写提案页面直接撰写提案并提交。省政协委员登录用户名为本人姓名汉语拼音(全拼),凭密码进入。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各界别沿用原登录用户名和密码。
    2.特殊情况可提交纸质提案。如提交纸质提案,请用正规稿纸书写(不可用铅笔) 或用A4型纸打印,提交时请向会议工作人员领取提案纸首页,填写相关信息后连同提案内容一并提交,同时尽可能提供电子文本。
    3.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的集体提案,在通过网络提交的同时,须提交一份加盖公章的文字样本。
    4.提案撰写和提交过程中如有问题,全体会议前请联系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25-83393680、83273259;全体会议期间请联系大会提案组,联系电话届时公布。
    (四)提案线索查考
    为做好提案征集工作,省政协已通过相关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提案线索。提案者如需查考提案线索,可登录“江苏政协”网,在首页点击“委员办公平台”,进入“提案管理”栏目,再进入“提案线索”栏目,按提示操作。
    二、关于反映社情民意信息
    1.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着眼实现“两聚一高”的重点任务、深入实施七大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2.撰写社情民意信息要注重反映全局性的情况、苗头性的问题、共鸣性的观点、建设性的意见、针对性的建议,注重体现党派性、界别性、咨政性。稿件应一事一议,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做到情况真实、分析深刻、建议可行,字数在1500字以内。
    3.省政协研究室宣传信息处为专门承办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职能部门。全会期间,由大会秘书处文件起草与新闻报道组负责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服务工作。委员可通过“江苏政协”网“委员办公平台”提交。若信息内容不涉及保密,也可通过电子邮件(sqmy@jszx.gov.cn)提交。
    联系电话:025-83273255、83244685(传真)
    三、关于大会发言
    1.发言主题
    大会发言要围绕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我省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全面展开“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选择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议题,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谋创新之举。
    2.发言形式
    大会发言以各党派、团体、界别、专门委员会、委员联系小组、委员个人或委员联名的名义提交,分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两种形式。已作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或其他用途的稿件,不再列入大会发言材料。大会发言材料在省政协网站“委员办公平台”栏目发布。
    3.发言要求
    发言内容坚持严肃性、真实性、科学性,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所提建议要切实可行,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发言材料直入主题、言简意赅、层次分明。语言宜生动、有感染力,不讲套话、空话、大话。引用资料和数据应准确,并注明出处。每篇发言稿不超过2000字(确定为口头发言的材料,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提交发言材料要注明发言人姓名、工作单位、主要职务、界别、党派及联系电话;以党派、团体、界别、专门委员会、住各市省政协委员联系小组名义或委员联名提交发言的,应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本次大会发言材料的收稿截止日期为2016年12月25日。请将提交的大会发言材料在截止时间前,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省政协办公厅联络处信箱(zxllc@jszx.gov.cn)。
    联系电话:025-83275981、83273242、83273243
    传真:025-83393672
    四、关于委员办公平台的使用
    为进一步加强省政协信息化建设,提升应用水平,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部分材料将通过“江苏政协”网“委员办公平台”栏目发布,供委员浏览和下载。“委员办公平台”栏目,主要内容包括会议资料、综合信息、提案管理、社情民意、委员信息、委员论坛、期刊资料、资料报送等,委员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联系电话:025-83273216
   

    附件:大会发言参考选题

 

                                                                                  江苏省政协办公厅
                                                                                    2016年11月29日

 


 

附件

 

大会发言参考选题

 

1.坚持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与思路。

2.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

3.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

4.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5.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6.构建“清”“亲”政商关系,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7.深化我省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8.加强政府服务和政策支持,推动有条件的江苏企业更大步伐走出去。

9.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10.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11.推进“互联网+”名城、现代服务业名城和特色小镇建设。

1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推动在我省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

13.支持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14.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15.集中力量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京江北新区等重大平台,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

16.加强我省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17.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

18.优化我省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19.加强我省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20.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

2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22.大力发展江苏旅游业,提供更多旅游产品。

23.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乡村经济,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24.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

25.推进人才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26.加快我省重点领域立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27.推进司法改革,体现司法公正。

28.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29.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30.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打造一批高端智库、特色智库。

3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2.推动我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开放发展。

33.激发文化企业活力,壮大市场主体,努力增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34.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全省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35.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文化金融,完善供给结构,健全服务体系,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36.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

37.加强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

38.继续加大对我省经济薄弱地区的帮扶力度,实施精准扶贫。

39.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健康江苏”建设。

40.推动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41.支持和规范我省民办教育发展。

42.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43.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城乡统筹和区域转接机制,努力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44.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45.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46.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我省食品安全体系。

47.发展我省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

48.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49.持续开展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我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村庄。

50.发展江苏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

51.推动我省重点开发区域建设,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

52.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53.加强我省能源技术创新,推动低炭循环发展。

54.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55.加强环境风险防控,推进长江、太湖等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56.加强水生态保护,强化我省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

57.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58.促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59.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我省医疗卫生机构布局。

60.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企业重组整合,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61.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经济薄弱地区金融服务。

62.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63.加强境外投资管理,完善我省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

64.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

65.深化江苏和港澳地区在社会、民生、科技、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交流合作。

66.加强和扩大江苏与海外侨胞的联系。

67.深化苏台两地在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