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发布日期:2022-05-19 18:59

  政协委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既是政协章程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协委员积极践行履职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建立健全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既是体现政协组织的价值所在,也是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具体要求。 

  一、积极提升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内生动力 

  一要明确联系和服务界别群众是政协委员的政治担当和履职要求。“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政协工作多次强调的问题。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共同体,不仅要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也肩负着面向社会和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任务。界别群众是政协委员履职的基础资源,密切联系界别群众,是委员立足的基本要求,更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委员的职责使命。二要明确联系和服务界别群众是政协委员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人民政协工作要双向发力,一方面要畅通渠道、完善机制,创新形式、提高质量,引导各界委员有序表达意见诉求,积极建言资政;另一方面要协助党和政府多做解疑释惑、宣传政策,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最大限度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三要明确联系和服务界别群众是政协委员参与国家治理的具体行动。加强政协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系和服务,是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中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从而汇集民智、聚集磅礴力量的基本途径,可以更好地凝聚贯彻落实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丰富完善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平台载体 

  要围绕委员联系群众提供一系列平台。包括完善通过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制度、建立界别群众交流座谈、界别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制度、探索网上交流途径、建立界别群众意见建议分析机制、开展同界别群众专题谈心谈话制度、积极参加扶贫济困等活动和积极参加宣讲、座谈、讲座等途径。另外,目前各地正在积极开展的委员工作室、委员工作站等新平台建设,也已成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重要纽带,让委员联系群众这项工作更加“有形”“有魂”“有抓手”,委员有序参与,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帮手。进一步健全完善委员联系服务群众保障制度,将政协内部制度与党委政府相关制度有效结合,形成相辅相成、衔接配套的有机整体。一是委员知情权利的保障,让委员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政府部门的工作情况。二是建立委员履职服务和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委员以适当形式予以鼓励等。三是完善系列配套政策,推动联系活动落到实处。 

  三、不断优化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根据政协委员履职的要求和开展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任务清单,不断优化联系界别群众的方式方法,切实解决联系界别群众中存在的单一、被动、滞后或单向的问题,以及联系走过场、象征性的形式化现象。一是上情下达。通过多种方式让委员更好地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过程。在实践中,主要有学习座谈会制度、专题视察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情况通报会制度等。二是下情上达。让委员更好地掌握基层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向上反映。在实践中,主要包含委员定期联系和委员宣讲制度等。三是化解矛盾。这是委员发挥作用的重要表现。主要包含与基层协商制度,例如江苏开展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四是有效引领。在实践中,主要发挥委员的专业特长优势作用,在界别群众中起到引领作用。 

  四、持续加强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 

  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是一项比较重要而又要求较高的工作,对委员的能力素质都是一种考验,为了提升工作成效,必须持续加强委员能力的培养。一是提高委员的方针政策及有关决策的知情掌握。对上情研究要透,一方面政协委员要加强自我学习,另一方面政协要持续不断地为委员知情明政提供支持。二是加强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调研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的能力,对群体进行研究和了解,让委员对基层情况充分掌握,做到下情吃透。三是提升服务的能力。联系服务群众要做的是群众工作,需要的是群众工作的方法。要进一步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氛围的能力,真正达到履职目的。四是要加强委员展示的能力。委员要利用自身特长、专业知识、自身影响力以及制度机制赋予的话语权主动发声。利用新媒体提升传播成效,讲好中国故事,畅通向社会传播共识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