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发布日期:2022-05-19 18:5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强调“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决议同样强调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是坚持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凝聚共识”这一重大问题。汪洋主席指出,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人民政协凝聚人心、凝聚共识的任务更加艰巨。可见,凝聚共识已经成为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责。有共识凝聚,才有同心锻造和力量汇集。那么新时代政协到底要凝聚什么样的共识,这是必须回答清楚的关键问题。 

  一、凝聚共识首先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目标愿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为汇聚力量所精准定位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最广大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目标共识。这一目标共识纵贯中国共产党汇聚政治联盟的百年历史,接续到新时代的当下,也自然延展至为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未来。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凯歌行进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勇毅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在新时代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终是凝聚力量的目标共识。也正如汪洋主席所述,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把共同目标作为奋斗动力源和方向标,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致力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大政治共识。 

  二、凝聚共识实质在于“四个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来就不能仅仅是作为一个空洞的口号。因此,谈论人民政协工作需要凝聚的共识,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愿景,还要延伸到为实现目标愿景、百年奋斗所铸造而成的政治成果。这些政治成果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定性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带有阶级及意识形态属性。即便如此,它们早已经历史性地成为跨越阶级阶层、被最广泛政治联盟所接受的共识。构筑在百年党史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最广泛政治联盟共同奋斗的根本政治成果,其指向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人民政协要凝聚的共识,理当以“四个自信”为基本旨归。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强调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融会支撑道路、理论和制度,熔铸连接“本来”“外来”和“未来”,构建起实质性的新时代共识。 

  三、凝聚共识要害在于“全人类共同价值” 

  百年来的中国探索,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自我路径,而是在世界体系中的比较成长。1921年1月新民学会举行长沙会员新年大会,毛泽东提出要“改造中国与世界”。他说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半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引入的是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联合的是第三国际,代表咏唱的是《国际歌》。自此之后百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及现代化道路探索,总是要去回答“中国的”还是“西方的”等诸多比较意义上的命题。那么,到底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私有制”“三权鼎立”是尽可搬用的“常识”;还是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探索而获得的历史经验才是正道?中国百年之路给出答案,最大的“常识”存之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逻辑中。 

  人民政协工作的成员和对象更多是集中在知识阶层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存在对于西式自由民主等所谓“常识”的模糊认知,也因此确有人并不完全自信于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如果这样思想反差较多存在,则很难凝聚共识,因此就难以做到最大程度凝聚力量去实现共同的目标愿景。厘清被西方建构、在中国知识界也有传播的所谓“常识”,走出“普世价值”迷信、西式自由民主崇拜、西方道路唯一论,构建更广泛更包容的人类共识,就极其必要与迫切。事实上在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原创性的解决之道。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郑重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为前置要素的“和平、发展”,基于人民至上的“公平、正义”,更为实质有效的“民主、自由”,是在差异和冲突中“求同存异”,在多样主体中获取“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