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关于这一制度的重要性问题,邓小平同志曾作过许多重要的论述。邓小平同志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政党,都有政党制度。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能否顺利完成的大问题。与此同时,邓小平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概念,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过漫长的发展,已渐趋完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必须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这就说明,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是随心所欲制造出来的,而是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又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现实条件下进一步经受考验和完善起来的。邓小平同志说:“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同我们党有过长期合作、共同战斗的历史,是我们党的亲密朋友。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斗争中,各民主党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推动和帮助各自的成员以及所联系的人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参加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也都作出了宝贵的贡献。”这种历史,显然不是人为的,而是客观形成的。
邓小平同志从我国实际出发,明确地指出:“现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已经成为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和人民团体,成为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已成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我们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正是由于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是由于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在现阶段有着共同的基础,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民主党派才能和共产党合作。在这里,邓小平同志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民主党派下了一个崭新的定义,而不是沿袭传统的政党定义。这个定义使入耳目一新,它准确地反映了我国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社会基础、政治面貌和组织特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在阐述多党合作的问题时,还有一点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把这个问题同改善和加强共产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1980年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他就是在讲“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时论述了多党合作问题。他强调:“中国的其他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历史上形成的。一部中国近代史证明,任何别的政党,都没有也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也犯过错误,有的还是严重错误,但是错误总是由我们党自己纠正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核心,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统一祖国的历史性任务。从根本上说,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因此,我们的政党制度,绝不是一些人所说的“一般的、单纯的多党合作制”,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掌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的人说,党与党之间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实际上是照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使别人接受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愿意为此而共同奋斗。领导不是盛气凌人,不是强迫别人服从;被领导也不是矮人一等,只能听话,不能独立思考。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并不影响各党派在法律范围内的平等和组织上的独立。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作为领导力量的国家,而工人阶级是通过共产党来实现这种领导的。共产党领导全国,当然也包括国内的民主党派。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地方,就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各党派有着共同的利益,而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基于根本利益冲突的不同党派之间,确实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只有你在台上,我在台下,互相拆台,勾心斗角的关系。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都是正常的,是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的。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共产党必须正确地处理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统战思想关于多党合作的理论。其一,充分肯定了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和进步作用。其二,对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成员在新时期的政治态度和作用作了积极肯定,他们都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其三,邓小平科学地分析了民主党派的阶级状况的变化,对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政治属性作出科学的论断。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即“参政党”。“参政党”既说明了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也科学地准确地反映了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其四,邓小平同志1982年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实践的总结,进一步提出:“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们的合作。”在原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个字的基础上,增加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内容,这就更加体现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富强、民主与文明,而风雨同舟、共同奋斗,彼此开诚布公,成败得失一同承担的精神。
在民主党派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首先是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信任;同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认识到执政党需要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战略思想。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派是联系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党派,民主党派成员以及他们联系的一部分劳动者和爱国者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较高的文化专业水平和素质。长期共存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密切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统一祖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互相监督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双向监督。由于共产党处于执政的地位,民主党派又自愿接受党的领导,因此,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要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和监督作用。监督是相互的,但更应强调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论述,因为共产党是执政,担子重,责任大,更需要民主党派提供我们党所不容易提供的监督,发现我们自己没有发现的错误和缺点。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八个字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目标一致,密切合作,荣则共荣,辱则共辱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关系。几十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在新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义作为共同理想和目标,为实现现代化和祖国统一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尊重民主党派在宪法范围内享有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为其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创造条件。“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里,基于根本利益冲突的不同党派之间,确实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只有你在台上,我在台下,互相拆台,勾心斗角的关系。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都是正常的,是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的。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共产党必须正确地处理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统战思想关于多党合作的理论。其一,充分肯定了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和进步作用。其二,对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成员在新时期的政治
态度和作用作了积极肯定,他们都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其三,邓小平科学地分析了民主党派的阶级状况的变化,对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政治属性作出科学的论断。现在
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即“参政党”。“参政党”既说明了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也科学地准确地反映了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其四,邓小平同志1982年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实践的总结,进一步提出:“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们的合作。”在原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个字的基础上,增加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内容,这就更加体现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富强、民主与文明,而风雨同舟、共同奋斗,彼此开诚布公,成败得失一同承担的精神。
在民主党派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首先是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信任;同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认识到执政党需要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战略思想。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派是联系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党派,民主党派成员以及他们联系的一部分劳动者和爱国者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较高的文化专业水平和素质。长期共存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密切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统一祖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互相监督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双向监督。由于共产党处于执政的地位,民主党派又自愿接受党的领导,因此,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要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和监督作用。监督是相互的,但更应强调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论述,因为共产党是执政,担子重,责任大,更需要民主党派提供我们党所不容易提供的监督,发现我们自己没有发现的错误和缺点。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八个字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目标一致,密切合作,荣则共荣,辱则共辱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关系。几十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在新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义作为共同理想和目标,为实现现代化和祖国统一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尊重民主党派在宪法范围内享有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为其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创造条件。“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互相依赖、平等相待、赤诚相见的合作 共事关系的精辟概括。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1979年10月19日邓小平在招待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士的会上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包括共产党领导和多党合作两层含义。我国多党合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主要是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之间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在组织上是独立的。
我国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多党制,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说是“特点”,就在于中国有,别国没有。在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搞两党制或多党制,少数国家在特定时期也搞一党制,如法西斯国家。还有些国家名义上是多党制,实际上相当长时间搞的是一党独大制。比如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战后几十年就是自民党一党独大。原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有种情况,一种是一党制,如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另一种是国内有多个政党存在,如原波兰、原民主德国等。这些国家过去有的也在探索如何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最好方法,以建立最适合自己国情的政党制度。而我国却一直明确自己有多党存在的政党制度,并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相应的、完整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因此,我们说它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说它是“优点”,就在于这个政党制度既有利于加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又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各民主党派及其所联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积极性。它对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保证我们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有的人推崇西方的多党制。邓小平同志批评说:“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在资本主义国家,人民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理想,许多人就没有理想。这种状况是他们的弱点而不是强点。”其后,他多次申明,中国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竞选这一类货色。他在1987年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说:“中国如果照搬你们的多党竞选、三权鼎立那一套,肯定是动乱局面。”
邓小平十分重视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为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他在1989年1月2日作了批示:“可组织一个专门小组(成员是要有民主党派的),专门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并在一年内完成,明年开始实行。”在邓小平这一指示下,中共中央经过与民主党派协商,制定和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意见》,从而推进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进程。这是自《共同纲领》以来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经验全面总结,是对马列主义国家学说和统一战线学说的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