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活动
发布日期:2019-05-28 16:44 来源: 本站原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聚焦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努力为改革发展出实招、谋良策。作为基层政协,我们把社情民意工作作为关注民生、助推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践行新思想,探索新路径,创新新举措,促进社情民意工作提质增效,推动了一批事关高质量发展措施的落实落地、事关民生改善问题的有效化解、事关社会治理共建共享共治的共识形成,政协在全局工作中有位置、有作为、有影响。 

  一、深化三个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   

  推进社情民意工作提质增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聚焦中心是人民政协的基本遵循,推进高质量发展是人民政协的履职重点,必须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新时代的新方位新使命,切实增强做好社情民意工作的政治责任,推动政协工作向深里走、往实处落。 

  推进社情民意工作提质增效,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当好百姓的代言人,既是履职的责任所在,更是群众的意愿所向。必须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及时准确反映社会各界的愿望呼声、利益诉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推进社情民意工作提质增效,是快速反映政协委员意见建议的有效途径。社情民意工作为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参政议政提供了一个主动、及时、快捷的方式和渠道,有效弥补了提案、协商、视察等其他履职形式的局限,有助于发挥政协组织参政议政整体优势,让政协履行职能的工作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二、注重三个结合,提升工作质态 

  坚持质量效果双导向,既讲广泛性、也求精准度,既要普遍参与、也重专业力量,既规范过程、也追踪结果,从多方面入手提升社情民意工作的运行质态。 

  收集征集相辅相成。一方面注重广泛收集,通过调查研究“聚”民意、联系群众“访”民意、网络舆情“淘”民意、信息平台“采”民意、调查问卷“汇”民意,综合“一线声音”,为党政决策提供“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强化定向征集,紧扣高质量发展“定方向”,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定选题”,结合委员专业特长“定人员”,开展“专题约稿”,引导委员做好“命题作文”。在全区开展城乡规划修编、“263”专项治理等中心工作中,先后征集了20多篇高质量的社情民意。 

  数量质量相提并重。要求每位委员每年至少报送一条社情民意,保证了每年300条以上的信息总量。在此基础上,从中筛选出“真实”“务实”的精确情况,提炼出“有用”“管用”的精准建议,摘编出“适时”“适情”的精品信息。在全区文明城市创建中,报送的“挖掘城市特质、彰显城市风貌”等一批社情民意,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相关部门“拿去就用”。 

  交题解题相得益彰。注重采集发展中潜在的“隐问题”、民生中普遍的“小问题”、热点中新生的“冷问题”以及决策中可能忽视的“个性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深入现场找办法、问计于民找办法、微型协商找办法,提出“解题”建议。针对“江广融合区规划展示厅设立‘市民开放日’”这一社情民意,分管主席和反映委员及时约请城建局、规划分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商定开放办法,促成了展示厅定期对市民开放,成为既重“交题”也重“解题”的缩影。 

  三、完善三个机制,促进运行规范 

  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薄弱环节,改进不足之处,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社情民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运行。 

  编报机制突出“四关”。明确信息反映人把好“真实关”,专委负责人把好“建议关”,分管领导把好“政策关”,主席把好“签发关”。对部分选题小、内容好、无法单独编发的“微建议”,采取“打包合并”的处理方式。如报送的“关于江都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建议”,就是把关于红绿灯、路牌标识、高速出入口亮化等多条社情民意综合而成。 

  反馈机制紧扣“四要”。及时向社情民意反映人做好情况反馈:完善信息时要反馈,指导委员深入调研,修改充实信息内容;采编上报时要反馈,告知上报时间、上报渠道和上报对象,提醒关注;批示转办时要反馈,转述批示意见、办理要求、承办单位,提醒跟踪;落实处理时要反馈,核实办理结果,收集群众反响,作出满意度评价。 

  激励机制注重“四感”。通过加强履职教育,开展专项培训,树立“使命感”;通过纳入履职考核内容,量化目标要求,增强“责任感”;通过跟踪办结每条建议,体现信息价值,放大“成就感”;通过表彰优秀社情民意、优秀信息反映人,提升“荣誉感”,从多维度调动、激发委员反映社情民意的积极性。 

  四、创新三个举措,拓宽方法路径 

  把握新时代新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丰富载体,构建网络,在加强、改进社情民意工作上求突破、出实招。 

  设立社情民意“采集点”。在主城10个社区挂牌建立“社情民意采集点”,组织委员开展“亮身份、面对面”活动,利用“界别活动周”、委员活动日等时机,定期不定期深入“采集点”,听民声,访民情,问民计,丰富参政议政的“源头活水”。 

  构建“4+N”工作网。注重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党派团体的重要作用、特邀信息员的骨干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向外拓展,通过关注网络舆情、媒体报道、市民观察团声音、群众来信来访等N类信息,延伸触角,灵敏感知,实现了社情民意广度和深度的新提升。 

  确定跟踪办理“督查月”。倡导“社情民意也可以督办”的理念,对党政领导作出批示、提出要求的社情民意,督促办理,跟踪落实。明确每年9月为“社情民意办理督查月”,综合运用视察监督、协商监督、评议监督等手段,联合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对一年来的社情民意办理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再监督”,力促反映成果落到实处。 

  五、放大三个功用,彰显价值成效 

  坚持以“做出了什么效果”为评价标准,推动社情民意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彰显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专”有特色、“专”有质量、“专”有水平。 

  小信息进入“大视野”。社情民意以小见大。对委员提交的每一条社情民意,精挑细选,二次调研,多次修改,力求让更多高质量社情民意进入领导关注“视野”。去年,有近40篇社情民意专报、调研信息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被扬州市政协转报4期,其中1篇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事关新旧动能转换、工业园区布局等一批信息引起区委高度重视,一年内,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5次到政协专题调研,听取意见建议。 

  微建议产生“大作用”。社情民意见微知著。深入挖掘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社情民意,既重现状反映、也谋前瞻预见,既有务实建议、还有远见卓识,不仅有助于解决当下难题,而且有助于推进长远发展。“未来城市规划必须重视养老事业发展”这一社情民意,因提得准、提得及时,很快进入决策程序,规划部门积极采纳意见建议,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就养老事业专门增加了一个专项子规划。 

  散舆情汇成“大数据”。社情民意虽散尤重。政协委员身处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界别群众,直接感知施策成效,甚至直接面对问题矛盾。全面汇总委员零星的看法、零散的信息、零碎的建议,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征询委员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化零为整,聚散成众,形成更加客观、公正的民调数据,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